第四百五十章 陛下,臣家裏也沒餘糧了(1 / 3)

“臣附議!”

身為大司農的士孫瑞站了出來,坦坦蕩蕩的開口,士孫瑞雖然隻是司農,可在朝中名望頗高,趙溫、楊彪等人都有讓位於士孫瑞,讓士孫瑞登上三公之位的想法,可一來天子不中意士孫瑞,二來這家夥也無意三公之位,也就在九卿中任職,此刻士孫瑞開口,旁人都有些驚訝,這家夥,就是個不倒翁,誰見過這家夥主動帶頭的。

可那幾個頭腦清醒的都明白,劉奇膽敢堂而皇之的坐在這裏,那遷都之議,已然是勢在必行,自己等人要是應和劉奇,還能在朝中苟延殘喘,以圖後事,可天子城府還是不夠,現在就跳出來,還有那幾個腦子不大清醒的家夥跟著應和,這是自己在作死。

士孫瑞就是屬於頭腦特別清醒的那一種,更何況,劉奇也是劉姓子孫,就是和天子爭鬥又有什麼,在皇家子孫麵前,自己先保住自己的地位才是真的。

一名帶著幾分儒雅的中年男子站了出來,衝著劉協躬身道,“陛下,如今我大漢主弱臣強,袁本初、袁公路、曹孟德等人,皆割據一方,不尊朝廷號令,妄自征伐,以至我大漢烽煙四起,民不聊生,如今陛下還需暫避鋒芒,既然陛下已命襄陽侯在南陽修築宮室,那陛下不妨遷都南陽,號令天下,再怎麼說,南陽也是光武皇帝中興之所,隻要我大漢有向上之心,士民定然會競相奔走,為我大漢中興盡一份力。”

劉奇看著這家夥,心中思緒暗動,這老家夥,好大的膽子,明麵上勸諫天子遷都,實際上告訴天子,自己是權臣,如今主弱臣強,要是天子不隱忍待發,自己就會使出強硬手段,將天子逼到牆角,最主要的是,這家夥附議遷都,實際上是繞開了自己關於太監的策略手段,引導眾人回到正題,果然有幾分手段,隻是,不知這家夥,是何許人?

趙溫當下笑眯眯的上前拱手道,“陛下,襄陽侯關於閹宦之策,乃是為我大漢社稷著想,還望陛下明鑒。”

隨後趙溫含笑看向那中年男子,“伏大人,你身為我大漢執金吾,伏氏從我大漢立國至今,書禮傳家三百多年,理當分得清輕重緩急,遷都之議事小,可這杜絕閹宦流毒,乃是為我大漢國祚綿延著想,我想伏大人分得清這是非曲直。”

聽到趙溫的話,劉奇稍一思忖,才反應過來,感情這家夥,就是天子的老丈人伏完,怪不得這家夥現在如此賣力呢!不過想到曆史上這家夥的模樣,劉奇也沒將這事情放在心上。

司空趙溫發話了,一直不願多言的太尉周忠也站了出來,衝著陳洽平拱手道,“陛下,老臣周忠附議,襄陽侯所言,乃是為我大漢千古著想,還請陛下明察。”

三公分管九卿,太尉周忠名義上是太常、光祿勳、衛尉的上官;司空趙溫名義上是宗正、大司農、少府的上官;司空淳於嘉名義上是太仆、廷尉、大鴻臚的上官。周忠和趙溫發話,就代表九卿中已經有六位站在了劉奇這一邊,剩下的三位,不管是大鴻臚韓融、還是太仆朱儁,都是聲名高絕之人,不用在意淳於嘉的態度,可淳於嘉遲遲不發話,就說明了淳於嘉的態度,這可苦了廷尉宣播了,站出來也不是,不站出來也不是……

朝中公卿對這形勢是極為清楚的,趙溫站了出來,大司農士孫瑞和少府楊彪又都應和趙溫的話,自然是站在了同一立場上,太尉周忠既然表態,太常皇甫嵩早已經擺明了自己的態度,剩下衛尉張喜,他還不敢站出來挑刺,執金吾、匠作大將這些京官,又被劉奇壓的不敢放肆,現在沒表態的,也就剩下司徒淳於嘉和廷尉宣播,至於北軍五校尉,他們一個個心中都清楚,自己隻是徒有虛名而已,一切就看三公九卿的決斷了。

看到眾人都或多或少的向自己看來,廷尉宣播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焦慮,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廷尉宣播,附議!”

淳於嘉自知才能平庸,不過仗著多讀了幾年聖賢書,名頭不小,被西涼亂兵捧上三公之位,如今已然依附在劉協身旁聽令,本想著等到眾臣表態差不多了天子就開口了,接過,天子死命堅持,將自己給甩到最後了,想到自己身家性命,淳於嘉看也不看天子再給自己使眼色,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老臣淳於嘉,附議。閹宦亂國、理當如此克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