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蓄了許久的暴雪終於洋洋灑灑的灑落在荊州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似乎掩蓋了數日前襄陽城中的一切血腥與罪惡,縮進房中避雪的百姓們似乎忘記了這城中那幾夜未曾停歇的廝殺聲和近百顆人頭落地的聲音,就連十幾家豪族被抄家滅族,武陵太守張羨夷三族這樣爆棚的消息都甚少有人提及。
百姓們掛在嘴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襄陽蔡氏和江夏黃氏這兩家荊州頂級的豪門,將家中資產田地全部捐獻給了朝廷,並且主動請罪,說自家家教不嚴,縱容族人犯罪,至於蔡氏和黃氏的子弟犯了什麼罪,告示中語焉不詳。
有人說是蔡氏黃氏兩家的子弟,欺淩了鎮南將軍看中的女人,惹得天神下凡的鎮南將軍暴怒,下令抄了蔡氏和黃氏的家,然而蔡氏、黃氏都是刺史大人的左膀右臂,功勳不小,鎮南將軍就保全了這兩家顏麵,勉強饒過了他們。
有人說蔡氏、黃氏兩家子弟合謀,謀害了鎮南將軍親近,為了消弭鎮南將軍的怒火,保全家人性命,隻好將家資田產獻上,求得鎮南將軍的原諒。
有人說蔡氏、黃氏密謀造反,被鎮南將軍揭露了,鎮南將軍下狠手鎮壓了這兩家的動亂,鎮南將軍念在這兩家對荊州有功,隻是剝奪了他們的家資田產。
也有人說是蔡瑁、黃祖二人打了敗仗,在軍中犯了大錯,按律來說理應是抄家滅族來處理,不過鎮南將軍宅心仁厚,饒過了他們,這兩家感激鎮南將軍做派,就將家中資產全部獻上了。
百姓們眾說紛紜,一個個說的有板有眼,仿佛這事情的始末經過都是他們親眼所見一般,街頭巷尾的流傳中不乏我隔壁二狗他大姨家的小姑子的的丈夫在刺史府中當差,他鄰居阿福他大爺的小兒子的娘子的小舅子他娘子的姐姐的丈夫的兄弟是襄陽侯府中某位先生的佐吏之類的佐證,不過明眼人隻是將其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談。
百姓們津津樂道的第二件大事,是襄陽侯花錢的大手筆,襄陽侯發布告示,斥資一萬萬大錢修建學宮,在來年播種之前,百姓都可以前往鹿門山下做工,伐木、采石,運土,挖掘這些活計,都可以去幹,每日十枚大錢到二十枚大錢不等。
百姓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商量著等雪停了,學宮的建設開始了,自己去幹點什麼,賺取一些錢財,一些百姓甚至都在猶豫著等自己賺到一些錢,是修繕修繕房屋,添置兩件家具,還是給娃兒添兩件新衣裳,還是給家中老人買兩斤肉食改善改善夥食,甚至有腦子機靈一點一點的百姓,都在尋思著趁著這個機會摸摸底,在那些官爺麵前混個臉熟,將來想辦法將自家娃兒送到學宮去,認幾個大字,總比自家現在這狀況強。
相對於第一件事是百姓胡侃的談資,那這件事就完全點燃了百姓的熱情,一掃百姓在亂世中的陰霾,給人一種太平盛世的錯覺,最少,對這個年紀輕輕的襄陽侯,在百姓口中隻有數不清的讚譽,沒有一個人去詆毀。
第三件事則是讓那些世家、豪族、商人拍手稱讚,那就是襄陽侯平定荊南途中一舉蕩平了洞庭湖中水寇,還了荊州百姓一個安穩,最少這些豪族、商人不用擔心自己在水路上的時候,突然就冒出一夥子手持武器的大漢,將自己洗劫一空,甚至有時候連小命都保不住。
相對於普通百姓,這些豪族、商人則顯得更加貪心不足一些,甚至有人在不停的遊走,攛掇著一眾人共同出資,請襄陽侯將盤踞在長江上的錦帆賊也一網打盡,不過劉奇的威名日重,這些家夥攛掇起來,最終還是沒人膽敢來觸劉奇的胡須而已。
來來往往的行人,將街道上的積雪踩的光滑又瓷實,一名十七八歲的貴公子身著一襲雪白的狐裘,帶著三五名隨從,溶入了人群中,左近注意到的行人,以為這是哪家的貴公子出門探一探這雪景,畢竟這豪門子孫的雅興遠非自己這些平頭百姓能夠揣摩的,當年袁安臥雪的軼事有些百姓還是有所耳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