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2 / 3)

同月,弘文院大學士、襄陽學宮祭酒趙岐撒手西歸,享年九十三;弘文院大學士,襄陽學宮祭酒任安撒手西歸,享年七十九!

麵對如此多的英才逝去,一時間,朝廷上下似乎又有了幾分動蕩,暗中矛頭直指身為大司馬的劉奇,此刻不同於劉表去世,劉奇守孝,可以在幕後徐徐圖之!

當下劉奇下詔,召襄陽太守、弘文院大學士申屠蟠出任司空,錄尚書事!擢知諫院大學士、太常士孫瑞出任司徒,錄尚書事!麵對如此急召,這二人明白,此時事態緊急,不是自己推辭的時候,更何況,士孫瑞在廟堂上待了這麼多年,也看清了局勢,自己與其死守太常這個位置,反倒不如趁勢升任三公,幫助大司馬一把!

同年,朝廷擢文華殿直學士士孫瑞為文華殿大學士,加申屠蟠崇政殿大學士,召徐州牧陳珪為太常,加翰林院、知諫院大學士,陳珪欣然奉詔入京,可沒驚掉遠在北方的曹操和呂布的眼球!

同年,朝廷以折衝中郎將、雍州都尉徐榮為徐州刺史,擢金城都尉皇甫鴻為金城太守,遷金城太守楊阜為漢陽太守,遷漢陽太守王烈為襄陽太守,召射陽陳琳為文華殿、弘文院兩院直學士。

建安八年九月,武威太守張猛起兵作亂,言說要清君側,除奸佞;消息傳到京都隱忍了數年的天子,再也忍不住這傀儡生活,當下毫不猶豫的指使議郎趙彥向劉奇發難!

劉奇一招以退為進,在朝中公卿的逼迫下,天子就不得不以趙彥為使者,出使交州,先是責令交州牧劉備率先誅殺道門餘孽,獻上道門餘孽於吉的首級,而後率兵前往西涼,討伐叛亂!

建安七年十月,朝廷大軍終於抵達永寧,張昭、張紘等人束手就擒,而就在朝廷大軍抵達的次日,鄧當、呂蒙二人率領一眾人押解著周瑜進了永寧城。

建安七年年底,捷報傳到朝廷,舉國同歡,朝廷分豫章南部為廬陵郡,分會稽富春山以南的大片荒蕪區域為南平郡,以豫章、廬陵、南平三郡為建州,設建州大都督府,以文聘文仲業為建州大都督,擢魯肅為南平太守,擢陸儁為廬陵太守,擢洞庭水軍大都督蔣欽為橫海將軍,兼領建州大都督府副都督,奉命組建建州水師,以章安、永寧、東治等城市為港口,逐漸向南擴展,劍鋒直指交州!

至此,揚州地域大幅度縮小,雖然還有廬江、九江、丹陽、吳郡、會稽五郡之地,可都是富庶之地,隻要稍加耕耘,那就是上州之地,作為後世人,對於地域的了解,劉奇遠比旁人要了解清楚,當下就下令將廣陵郡一分為二,東城、高郵一線以南,包括高郵在內,加上堂邑、輿、江都、廣陵、海陵六縣為廣陵郡,劃入揚州治下。以平安、射陽、鹽瀆、東陽、淩縣、海西為射陽郡,歸屬徐州。

以破虜將軍、廣陵太守陳登暫領揚州刺史,廢廬江大都督府,以原廬江大都督府長史劉曄劉子揚為廬江太守,以李通為丹陽太守,法正為丹陽郡丞,以王忠為會稽太守,龐統為會稽郡城,以於禁為吳郡太守,諸葛亮為吳郡郡丞,擢平夷大都督府右都督鍾繇鍾元常為九江太守!

至此,整個長江以南,除卻交州偏遠之外,其餘地方已經盡數掌控在劉奇手中!同時,朝廷以楊修為平夷都督府左都督,原左都督呂岱升任右都督,擢武陵郡丞趙儼為鎮平令,擢原鎮平令杜襲為河南尹,將汝南郡一分為二,遷原陳郡太守路粹為汝陽太守,擢東吳降臣張昭為陳郡太守,擢東吳降臣張紘為琅琊相,擢東吳降臣秦鬆為沛國相,擢韓珩為汝陰太守。

一連串的調動,讓人目不暇接,而隨著法正等人出仕,先前在劉奇門下的諸人,就連才能稍顯平庸的士孫萌、賈璣都被劉奇打發到徐庶手底下磨礪去了,朝中公卿都清楚,如今朝廷最容易出政績的地方,一是南蠻、涼州,二是兗州、青州,相對於南蠻近乎發配的方式,反倒是兗州、青州更平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