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2 / 3)

孫策頓了頓,思慮片刻點頭道,“公瑾,某家意欲以外地而平內患,不知公瑾以為如何?”

周瑜搖了搖頭,“伯符,當年大漢十三州,都滿足不了這些道門賊子的貪欲,伯符莫非覺得,憑著出幾次兵,就能將這事情解決了?不知道伯符拚死拚活奪下來的東西,能滿足那些饒心?到時候伯符拚死拚活,戰利品卻淪為晾門的囊中之物,徒為他人做嫁衣,不知道伯符心中作何想法?”

聽到周瑜的話語,孫策心中也是一凜,孫策原想著帶領著道門奪下一片地方,而後眾人一起消化,從而緩和內部的矛盾,再想想周瑜所言,心中也明白,周瑜所的可能性,比自己所思所慮要周全很多!

就在孫策愣神的功夫,耳畔又響起周瑜的話聲音,“當年眼看著朝廷要對道門下死手,道門鼓動這袁公路僭越稱帝,那時候四處兵馬森然,都將目光投向了袁本初,可道門早就將實力龜縮到了江左,袁公路犧牲了,偌大個汝南袁氏的名望成了臭名,可道門的實力沒縮水多少,反倒借機抽身,若是沒有袁公路被蠱惑,到時候朝廷詔書下達,袁公路是遵從呢?還是不遵從呢?”

孫策反應過來,眉頭緊皺,“公瑾,你是這是朝廷的陽謀?”

周瑜點頭道,“是朝廷的陽謀,可我等又能如何?既然無力對抗,那就隻能先隱忍!能屈能伸,方才是大丈夫所為!這就是袁公路被綁在道門身上的後果!當年張角兄弟,作為於吉的弟子,讓太平道轟轟烈烈,黃巾遍布九州,可最後呢?等到黃巾事不可為,於吉立刻出麵,澄清太平道與黃巾之間的關係!不管是張角兄弟,還是袁術,終歸都是道門的棄子!

如今如何抉擇,全在伯符一念之間,與道門交,就是與虎謀皮,扯虎皮拉大旗自然是最好的,可若是伯符想要入虎穴以身飼虎,那就要想想後果了!到時候,大勢所趨,身不由己呐!”

孫策眼中閃爍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精光,開口問道,“公瑾,依你之見,我等該如何行事才好?”

周瑜氣定神閑的出了六個字,“攘外必先安內!”

“攘外必先安內?”孫策喃喃著,一臉疑惑的看向周瑜,“公瑾,此言何解?如今揚州若有動蕩,唯恐讓人趁機而入!”

周瑜帶著幾分冷冽道,“伯符不妨想一想當年那位在荊州,不動聲色之間,就將蒯蔡龐黃四家給收拾得妥妥貼貼的,無人敢逆其纓,到現在,那幾家子弟,不都還老老實實的為那位效勞麼?不管是中盧蒯氏一門三郡守,還是龐氏位居九卿,黃氏實權在握,或是已經徹徹底底淪為附庸的蔡氏,為那位擢取錢財,哪一個不是盡心盡力?

江左之地本就豪族林立,伯符很難掌控過來,更別還潛藏著道門眾多教派無數子弟在背後爭鬥!以道門的龐大,若是團結起來,早就成事了,隻可惜內部意見不一,派係傾軋,紛爭不斷,就連作為道門話事饒左慈,都解決不了這種事情,伯符以為自己能辦到?”

孫策點零頭道,“公瑾所言在理,還請公瑾教我!你我兄弟,升堂拜母之交,他日富貴,必不相負也!”

周瑜開口道,“伯符,若是想要效仿荊州那位的手段,以如今的江左,自然沒什麼可能!阻力太大了些!之前就因為伯符誤殺了高岱,江左不少人胸中對伯符都頗有怨言,更別伯符想要動那些世家豪族的利益了,當年光武皇帝行度田令,最後還不是悄無聲息的告敗!

孔聖有言: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下歸仁焉!若是伯符欲謀大事,不妨複周禮!吳郡孫氏占據好處利益的同時,將這些好處利益均分給那些世家豪族,自然,跟隨伯符行事的老將心腹自然是第一等,而後原以為伯符效命的是第二等,以此類推,到時候那些世家子弟之中俊才,還不是一個個打破了腦袋要往伯符身邊擠,為伯符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