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一:遠古時期,四極擎蒼之柱崩廢,九州大亂,天地兼覆,洪水肆意,天火不斷,更有妖魔橫生,妖怨之氣肆野,萬靈生氣盡毀,四海八荒陷入萬劫不複,天地再次陷入混沌。混沌之中,天地之生氣重育兩極,分育陰陽,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象生氣重現。華胥氏受感天地,生天皇龍祖伏羲。天皇順天承命,傾盡神力,曆經千載苦戰,重塑天地秩序,江河湖泊重歸於海,天火湮滅,收天地之妖怨之氣,又合女媧之神力重生萬物,人類得以新生,天地大道始成,六界始分。天皇龍祖不負天命,大任已成,神魄元靈重歸天地。天皇神化之時,留一女洛神,司職六界中天女帝一職,並將六界妖怨之氣封印於遠古神器鍾皇大鼎中,置於中天淨化。六界為神界,仙界,人界,冥界,妖界,魔界。中天存在於六界虛空之中,維持六界平衡。天皇神化之後,妖魔界邪念複生,此時天地萬物雖生,但人類因孤陋蠻夷,不理文明,更有甚至與妖魔鬼道為伍,一度嗜血殘忍,六界是非不辨黑白不分。妖魔界意欲攻入中天,釋放大鼎中的妖怨之氣。而中天女帝洛神在洛水之岸與六界妖魔混戰之時,被地獄惡煞破千殤埋伏,神魄元靈俱損,最終形神俱毀,元靈散碎,化入天地。因女帝洛神心念六界悲苦,散碎的元靈中有一片未曾神化歸塵,這一片小小的元靈碎片落入洛水之中,隨洛水漂流至東海仙山慈雲山擎蒼峰黑龍潭。
六界生靈皆有靈力,而元靈則是靈力根本隻要元靈在,靈力就算灰飛煙滅也能夠通過元靈再次修行而生,不過修行之難也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如果元靈盡毀,就算神魄猶在,也不過是比凡生多了一副仙體,再無靈力法力。而神魄不同,神魄是六界仙者的根本,神魄被毀,那便是魂飛魄散,消弭在六界之中,歸於天地。
洛神魂飛魄滅後的千百年中,六界始終混亂不堪,雖然神仙兩界拚盡全力,天君天將神猛無比,但因妖魔界聯手,冥界又被妖王破千殤所控製力量空前強大,神仙兩界隻有敗退,人界雖有華胥一族頑抗,但畢竟是凡人肉體,因力量弱小,且人類蒙化未開更是無力抵抗妖魔肆虐。破千殤聯合妖魔,意欲毀掉六界,幾次進入虛空意欲解開鍾皇大鼎的封印,六界危在旦夕……
楔子二:六界顛亂妖魔盛,混沌難開天地崩。
天皇化神洛神降,一朝英魂喪虛空。
餓殍孤魂愴蒼寰,從此不明黑與白。
幸承天龍戰神助。四海八荒複重生。
這首詩講得是,天皇神化後,六界大亂,妖魔混戰,天地凐滅,萬物遭殃。洛神難敵妖魔,魂飛魄散。千鈞一發之際,幸得戰神相助,打敗妖魔,重振六界,四海八荒又獲新生。這場浩劫的主角天龍戰神正是以下故事的主人公:慈雲山的最高峰擎蒼峰天闕宮,前日神東君麵無表情的看著一臉無賴的盤坐在仙人石上的謝必安,“東君,你真真的有麵子,天君老兒竟舍得把慈雲仙山這麼好的地方讓你來住,真是羨煞本仙。”謝必安一身白袍,嘻皮笑臉地盤坐的仙人石上,不時的將俊俏的臉揚起來打量著慈雲山的花草樹木。
“不舍得又如何,本君住哪裏還需要他的意見不成。”東君依然的麵無表情,冷冷的回到,散落在玄衣上的長發泛出淡紫色的光華,一如它的主人一般散發出一股清冷高貴的氣質。
謝必安抬頭看了一眼東君,的確,他東君想住在哪裏就住在哪裏,哪怕他要住在天上那位天君的靈霄寶殿,恐怕這六界也不會有誰說個不字。
遠古的那場六界大亂,神仙兩界也就是現在的天界不敵妖魔,天地危在旦夕,而拯救六界於水火的正是東君與樹龍菩薩。那時東君是西方的大龍菩薩。西方佛祖初誕虛空之時,得黑白二天龍淨水滋養,一涼一溫。佛祖成佛之後,便封黑龍大龍菩薩,善用水,封白龍樹龍菩薩,善用火。享有崇上地位。但東君卻從未在意大龍菩薩這一身份,他一向隨性,當時護佑佛祖也不過是不忍六界蒙昧愚鈍,極需智者開化而已。而平叛六界之亂也不過是不忍萬物受難,而那場惡戰卻也讓他損了元神,六界之亂天地神殤,東君一把神器浮屠刀剿殺萬千妖魔,整個戰場基本上都是東君在支撐,大地血流成河,天地間人神仙妖魔鬼道全部殺紅了眼,那段曆史回想起來滿是血腥和屠戮。破千殤最終命喪浮屠下,但他死後元靈不滅吸收六界妖怨之氣,無法散去終成怨靈。無奈之下東君祭出元神進入虛空之中,將破千殤的怨靈封入鍾皇大鼎。因大鼎妖怨之氣太重,中天已無法淨化,眾神仙合力進行了封印,並將大鼎分作七部分,放置在六界七處靈氣最為純潔的地方進行淨化,而這七處隻有當今的天君,東君,樹龍菩薩和七處寶地的主人知道。六界大亂平息之後,眾神仙推舉新天君,毫無意外的東君中彩,可是東君卻婉拒了這份別人眼中的美差,然後就去那小小東海做了幾年的日神,不過也就是做了幾年,甚感無趣,便表了天君,到了這慈雲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