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雪迷蹤(上)(1 / 2)

曾在夢裏,有過這樣的經曆,向著一個並不遙遠的目標地行走,卻怎麼也走不過去。明明腳下的路在不停地延伸,周圍的景物在不停地改變,卻總有一種原地徘徊的感覺。這天也是,不管怎麼走,都走不到那棵遙遙在望的被雪霧籠著的鬆樹下。我不知道,是夢境屏蔽了現實,還是現實演化成了夢。而且,這種恍恍惚惚的境況還似曾相識,但又無法憶起識於何時何處。我忍不住使勁掐了一下手心:非常疼!無疑,這不是夢境,但眼前的景象卻與夢境的遭遇如何區分?!

紛飛的白雪映照著天,覆蓋著地,身邊的一切都銀裝素裹,仿如一個童話世界。在這真實得有點虛幻的潔淨世界中,幾句無數次響徹心空的話語再次震響在耳邊:“在我心靈的視窗中,珍藏著一條潔白的紗巾,每當春風拂麵、花影婆娑,她就迎風飄舞;每當她迎風飄舞,我那塵封已久的記憶就會全麵複蘇。那飄舞的紗巾,似乎要揺響我記憶深處的風鈴,似乎要激活我那刻骨銘心的青春..”

人的一生可由一人決定。對此我曾半信半疑,但現在,卻不由得深信不疑了。1990年的秋季,我考入老家所在省的一所中專學校——省糧食學校,遠赴省城去求學讀書。那個時候的中專學校,盡管仍沿用了高中學校的管理模式,比自由開放的大學要嚴許多,但與高中相比,還是寬鬆了不少,課程少,要求低,壓力小,業餘時間充裕,且可自由支配。更難得的是,再也不用做那一套套將人壓得連氣都喘不過來的習題了。在這樣的學習氣氛中,各門功課隻要稍稍用功,就完全可以通過60分這個大限。

寬鬆的學校生活,使我們一到課餘時間或節假日,就可以盡情地逛街啦,遊玩啦,看閑書啦,串同學啦,等等,愛幹什麼幹什麼。可以說,隻要不是上課時間,在其他任何時間,都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一切事情。高二年級的時候,班裏曾組織全班同學看過一部叫《我和我的同學們》的電影。這是一部反映大城市中學生校園生活的影片,也是一部再普通不過的片子,但如此一部影片,卻於瞬間就撥動了同學們本該敏感卻日漸麻木的心弦,激起了這群青春男女難以自已的心靈共鳴與回應,因為與我們自己所處的近乎水深火熱的境遇相比,都市中那些同齡人的學習生活是何其得豐富、美好而令人向往,他們盡管也在夜以繼日地拚力苦學,但其學習之餘的身心卻是多麼輕鬆、自由、光鮮和有滋有味啊。

很長一段時間裏,這部片子都成為同學們百談不厭的談資。無論誰,隻要一談起這部影片,就興奮異常,快樂不已。影片中,那一個個普普通通的角色,一個個細細碎碎的生活片斷與細節,就像烙在了同學們的腦海中一樣,讓大家念念不忘、如數家珍。此後,同學們都自覺地將那些少男少女的生活作為了自己追求和奮鬥的目標。然而,高考之後,我所經曆的中專生活,就其豐富和美好程度,卻遠遠勝過了那部影片所展示的生活,遠遠超出了自己之前所追求和憧憬的目標。

撲麵而來的新得有點異類的校園生活,給我的感覺是,昔日那些無論是向往的,還是道聽途說的,甚至之前想都沒有想過、聽都沒有聽過的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正一件件成了我個人生活的主旋律。這其中,最美好、最獨特的當數串同學了。所謂的串同學,就是在閑暇時間,去一起考來省城而在其他學校上學的同學那裏走走,看看,聊聊。串同學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剛開始的時候,一般隻串同班同學中一塊考來的,之後,再由近及遠,不自覺地將範圍擴大到了所有從母校來的。令人不解而又興奮的是,無論是同班同學還是不同班的校友,無論是同性之間還是異性之間,也無論是之前熟悉的或是陌生的,大家一旦湊在一起,就親熱得不得了,像故交摯友一般,坦誠、友好、客氣。也許是相同的身份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所謂身份相同,絕非因為都是學生,而是大家都成了吃皇糧的準公職人員,覺得日後走向社會,或許都將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按此來看,誰不願意提前與對方混個臉熟,以備日後有所照應。看!學生們還未涉世,就開始進行拉關係、走後門的模擬了。這是不是國情使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