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飛到北京的蝴蝶(1 / 2)

為了這本書,我寫過很多很多次的序,多到連自己都記不得寫過幾篇了。如果能將這些序集結起來,或許又可以再出版另一本書,書名就叫做“蛹之生的序”。我為什麼那麼愛替這本書寫序呢,這和我後來的人生發展完全不在我的意料和規劃中有關。

我大學讀的是一所公費的專門培養中學師資的師範大學,那是一所在當時很難考進去的名校,同班同學裏有一半以上的人聯考分數都可以去讀醫科當醫生,但是因為家裏窮或是其他原因,反而將誌願填了這所大學的生物係,我就是其中之一。

讀高中的時候我就想當一名科學家,當時學校裏有個專門研究蝴蝶的生物老師陳維壽,在學校建了一間全台灣最早的昆蟲館,我去向他請教關於蝴蝶的知識,臨走前他送了我一個蝴蝶的蛹,要我觀察它羽化的過程。我親眼見到這個蛹羽化成台灣的特有種黃裳鳳蝶,黑底黃邊,有著非常高貴豔麗的色澤。對我而言,那是我對生命的奧秘好奇的起點。進了大學後我很想成為一個“想象中”的風雲人物,那種長得又高又俊美、成績好、運動也棒,有很多女生在後麵指指點點,或是寫情書表達愛慕的那種大學生。

從我家到師範大學很近,我每天騎著一輛在二手店買的舊單車,頭上帶著一頂不怎麼合宜的白色美國西部牛仔帽,一路騎到了校門口,我不斷練習著下車的英姿,讓自己像美國西部電影中的荒野大鏢客,是要來到這裏行俠仗義、鏟除惡人的。當然我會很失望,在單純樸實的實驗室裏沒有惡人可鏟除,最多隻能殺殺青蛙做成標本。

女生們曾經偷偷地票選班上最英俊的美男子,前三名裏沒有我,我反而名列最臭屁最愛現的男生第一名。苦悶啊苦悶,於是我開始寫作投稿給報紙副刊,我想在學校無法成為“想象中的自己”,那就另辟戰場吧。我把想象中的自己幻化成無數個小說中不同的角色,其中有一個就是讀師大生物係的“趙一風”,那正是想象中的我,又高又俊美的風雲人物,加上了蝴蝶的蛹作為整篇小說的象征,於是有了《蛹之生》這一係列的小說。

這條創作之路奇跡般的順利,我因為寫作,真的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走在校園裏總是有人指指點點,打籃球時,慕名而來當拉拉隊的女生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都來得又急又快,我整個人像是騰雲駕霧般的,連走路都不會走了,因為風雲人物走路有時候會右手右腳同時抬起。大學畢業後我去了一所中學實習,出版了我創作生涯的第一本小說集《蛹之生》,也寫了這本書的第一篇序--《是青年,不是作家》,寫得義憤填膺,像是要救國救民舍我其誰的筆調,還放了一張看起來身高有一百八十公分、輪廓很深很俊秀的大頭照。崇拜總是從錯覺開始的。

果然這本書很快就秒殺般的再版了,出版社老板建議我火速趕一篇《再版序》,那時候台灣正陷入經濟不景氣的環境,新書再版並不容易。於是我又寫了一篇像是“天已大明,曙光出現”,像是要動員所有青年上戰場的誓師宣言。然後三版、四版……老板總覺得大概就隻是這樣了,老催我繼續寫新的序,來答謝讀者的愛護。我像上了癮般的寫著序,我好像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那時我已經去軍中服預官役,整天都是出操、打靶、衝鋒陷陣,寫出來的序更是殺氣騰騰的,像是戰事爆發書生著書立說以報效國家,全是英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