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玲瓏剔透,美不勝收的藝術品
作者:歌德
國別:德國
入選理由
真情實感、強烈的時代精神、高度的藝術性,三者合在一起,賦予了《少年維特之煩惱》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背景搜索
約翰(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歐洲啟蒙運動後期最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是德國“狂飆突進”的中堅,被後人稱為德國文學史上的泰山北鬥。同時又和同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席勒一起被後人稱之為19世紀德國文壇的雙璧。
歌德的創作不僅是德國文學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而且他本人也是歐洲文學史和思想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以自己長達六十餘年的辛勤勞作,給德國和人類留下了一筆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精神財富。他被看做繼但丁和莎士比亞之後近代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
歌德善繪畫,對自然科學有廣泛研究,其創作囊括抒情詩、無韻體自由詩、組詩、長篇敘事詩、牧童詩、曆史詩、曆史劇、悲劇、詩劇、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教育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詩歌、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戲劇《鐵手騎士葛茲?封?伯利欣根》(1773)、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詩劇《伊菲革尼亞在陶裏斯》(1775)、悲劇《哀格蒙特》(1788)、戲劇《托誇多.塔索》(1790)、長篇敘事詩《赫爾曼與竇綠台》(1797)、長篇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1795--1796)和《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182l~1829)、詩劇《浮士德》(1774一1831)、自傳《詩與真》(前三卷1811-1814)和《意大利遊記》(1816-1817)等。他的主要作品——《浮士德》被視為歐洲自文藝複興以來三百年曆史的總結,人類自強不息精神和光明燦爛未來的壯麗頌歌。
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是歌德獲得聲譽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它通過維特與綠蒂的愛情悲劇表現了一個時代青年的憧憬和失望、憤懣與悲苦。《少年維特之煩惱》乃是當時方興未艾的“狂飆突進”運動最豐碩的成果。作品處處體現著“狂飆突進”的精神,“自然”成為年輕的主人公檢驗一切的準繩。
《少年維特之煩惱》在表現形式上,采用維特致友人與綠蒂的書信以及他的日記片斷的方式寫成,分為兩編,前後有“編者”的引言和按語。歌德非常成功地運用第一人稱的書信體,讓主人公麵對麵地向讀者述說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展露自己的抱負與情懷。信中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論論,使讀者信佛聽到了主人公的言談笑語,啼泣悲歎,窺見了他那顆時和內心刻畫細致人微這一點上,《少年維特之煩惱》至今在同類作品中仍居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峰。《少年維特之煩惱》藝術上的另一顯著特色是通篇充滿濃鬱的詩意,其本身也可稱是一首淒婉的敘事詩。
作品快讀
1771年春天,剛剛經曆了一場愛情波折的少年維特離開家鄉,到一處僻靜的地方隱居,他寫信給朋友威廉,描繪當地的風光,在那兒他逐漸忘卻了早先鬱悶不樂的生活。他找到了一間怡人的小茅屋,四周環繞著可愛的花園。他感到在這塊寧靜的地方,他將能獨自愉快地度過餘生。
過了幾天,他又寫到,他的靈魂在鄉村田野的環境中複蘇了。他不要與書本為伍,不要有老朋友相伴,因為他來到了一個新天地,徜徉於大自然中間,心曠神怡,甚至都不想作畫了。他提到附近一個名叫瓦爾海姆的小村子,在那兒的一家鄉村小旅館裏,他能夠品嚐到美味的咖啡。他經常靜坐在兩株大菩提樹下,閱讀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作品。他給威廉寫了很多信,字裏行間透露出那種陶醉於自然美景和淳樸生活的怡然自得之情。
他給威廉的信突然中斷了。隔了一陣子,他又寫信告訴友人的女兒說:他遇到了一位天使。在一次鄉村舞會上,他結識了少女夏綠蒂。她是當地法官先生的女兒,住在離瓦爾海姆不遠的莊園裏。夏綠蒂長得非常漂亮迷人,雖然她已經訂婚了,可維特卻對她一見鍾情,不能自已。他絲毫不理會別人的告誡,在舞會裏,他一再邀請夏綠蒂跳舞,想盡辦法吸引她的注意力。他們談起她的未婚夫阿爾伯特,結果剛才還飄飄欲仙的維特變得心煩意亂起來,差點弄散了跳舞的隊列。這時一陣風雨迫使舞會中斷了,女主人邀請客人們到一間有百葉窗和窗幔的屋子裏,在夏綠蒂的組織下,大夥玩起了數數遊戲。包風雨過後,維特終於忍不住背著別人親吻了她的手。舞會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晨,維特送夏綠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