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對加爾文教的狂熱和偏狹有深刻的了解。因此,《紅字》的創作實際上也是他長期生活沉澱的必然結果。

霍桑的創作同他的世界觀緊密相聯。他把人心比作蜿蜒曲折的洞穴,把創作比喻成在這個莫測深淺的洞穴中不斷探索,以便尋找那隱秘的“惡”。因此,他在這部作品中刻意描繪荒謬恐怖的現象,竭力挖掘陰暗怪誕的心理,表現出了強烈的神秘主義傾向。這一傾向反而使他的作品產生了一種撲朔迷離、曲徑通幽的意境,極易激發起讀者的好奇心,引導讀者穿過象征的叢林,去探究人物深藏的心理和主題背後的哲理。

鏈接二朗費羅簡介

朗費羅(1807-1882)美國著名詩人,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1822年進入鮑登學院,畢業後去過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等地,研究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文學。183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語言、文學,致力於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183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讚歌》、《生命頌》、《群星之光》等音韻優美的抒情詩。1841年出版詩集《歌謠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詩《鎧甲骷髏》、《金星號遇難》,也有敘事中含有簡樸哲理的《鄉村鐵匠》、《向更高處攀登》等。詩中充溢了淬質奮發的精神和樂觀情緒。這兩部詩集在大西洋兩岸風靡一時,他從此以詩人聞名於世。朗費羅於1845年發表詩集《布呂赫鍾樓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爾德的軍火庫》、《橋》、《努倫堡》和《布呂赫鍾樓》等佳篇而為人稱道。《海邊與爐邊》(1849)包含了詩人向讀者宣告創作意圖的《獻辭》以及通過造船的形象謳歌聯邦的締造的長詩《航船的建造》。

朗費羅的主要詩作包括3首長篇敘事詩,或“通俗史詩”:《伊凡吉林》(1847)、《海華沙之歌》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辭去哈佛大學教職,專事創作。次年發表《海華沙之歌》。從1843年起,朗費羅夫婦在幽靜的克雷吉別墅中度過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燒傷致死,這一直使他無比悲痛。為了擺脫精神上的重負,他投身於但丁的《神曲》的翻譯,還寫了6首關於但丁的十四行詩,是他最佳的詩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體上仿效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詩劇於1872年完成。

朗費羅晚年創作不轅,備受尊崇,牛律大學和劍橋大學曾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75歲生日那一天,美國各地的學校都舉行了慶祝。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逝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第一位獲得這種尊榮的美國詩人。

朗費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在歐洲受到讚賞,被譯成20餘種文字;20世紀以來,他的詩名急劇下降,其地位變化之大,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鏈接三富蘭克林·皮爾斯

富蘭克林·皮爾斯(1804-1869)是美國第14任總統,生於新罕布什爾州。他的父本傑明·皮爾斯曾任新罕布什爾州州長。皮爾斯1820年考入鮑登學院,畢業之後,繼續留在鮑登學院,改學法律。1827年被律師公會接納,從此走上了政治生涯。先後任州議員、美國眾議員和參議員。1852年,民主黨代表大會上,他作為妥協人選被提名,意外地贏得了提名及大選。

富蘭克林·皮爾斯就職後,在對外政策方麵,他盡力擴大美國的領土和增加商業利益。為購買古巴,他曾命令美國駐西班牙公使索雷鼓動歐洲金融家對西班牙政府施加影響。他以1000萬美元從墨西哥購買了近3萬平方英裏的土地(1853年)。在對內政策方麵,曾籌建橫貫大陸的鐵路,開發西北地區並向這一地區移民。1854年通過堪薩斯一內布拉斯加法案建立新州。隨後堪薩斯內戰爆發。這是南方奴隸主集團積極向北擴張的產物。由於皮爾斯包庇、縱容南方,他對這次事件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任滿後退隱。

1834年11月19日皮爾斯與簡·米恩斯·阿普爾頓結婚。他們有過三個兒子,但都過早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