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師道離世,章馨怡成了大路上的石子無人問津。好在種師道臨終前有安排:送章馨怡一架古箏,讓她前往靜月庵投靠一空師太。
章馨怡跪在恩人墓前大哭一場,背著古箏,一步三回頭地向靜月庵而去……
靜月庵在汴梁城向西五六十裏處,章馨怡沒費多少工夫來到這裏,隻見庵宇威森,雕梁畫棟。三兩個尼姑在庵前清圾掃塵。
章馨怡上前道過萬福,說她托種將軍之言,找一空師太勾當。
一個小妮將她打量半天,領到一空師太打禪的地方明月軒。
一空師太是靜月庵主持,手下統領百十來個道姑。小妮領著章馨怡來到時,一空師太正坐在草蒲團上吟誦《道德經》。
明月齋打理雅致,室內一幾一榻,一座銅鼎,一座香爐,幹幹淨淨,纖塵不染,凝聚著清靜肅殺的氣氛,隻有牆上掛的《琵琶行圖》,算是有點凡塵氣息。
《琵琶行圖》是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著名詩篇水墨而成,圖上琵琶女抱著琵琶半遮麵的體態徐徐而生。章馨怡禁不住在心中吟誦起《琵琶行》中的詩句來: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不知什麼時候,一空師太站起身來,見章馨怡看著《琵琶行圖》發愣,禁不住問道:“姑娘,你是找我?”
章馨怡回過神來,慌忙向一空師太施禮,道:“您就是一空師太?”
一空師太點點頭。章馨怡拿眼去看,見一空師太神態安詳,精神矍鑠,端莊紅潤的麵容上竟然沒有皺紋。
章馨怡心中說道:種伯伯說一空師太五十多歲,可她哪裏像五十多歲的人啊?頂多也就四十上下!”
這麼想過,章馨怡將種師道留給她的白玉胸飾遞給一空師太道:“種伯伯臨終前要小女拿著飾物來找師太,小女終於如願以償!”
一空師太將白玉飾物接到手中看了半天,突然貼在麵頰上呐呐說道:“他還記著我!”這麼說完,已是淚痕滿麵。
章馨怡見一空師太見玉落淚,心中已經明白怎麼回事,走過去扶住一空師太的胳膊說:“師太不要傷感,種伯伯臨終前有幾次呼喊你的名字!”
一空師太半天無語,最後說道:“老尼和小種經略相公一見鍾情,隻可惜他家娘子反對未能配對成雙,後來老尼在靜月庵出了家,小種經略相公將大半個家產捐贈觀裏,這枚白玉飾物是老尼送給他的念想物,沒想到又回到老尼手中!”
章馨怡饒有興趣地猜想著種師道和一空師太的念想之情,一空師太回過神來道:“姑娘來找老尼是要出家?”
章馨怡道:“小女找師太正要了卻畢生心願,還望師太成全……”話沒說完,突然感到一陣惡心,慌忙跑出齋房“哇哇哇”吐了幾口酸水。
一空師太見狀,走到章馨怡跟前說:“姑娘有了身孕,怎麼可以出家?”
章馨怡一愣,這才想起和吳三朵的一夜纏綿,不禁又悲又喜。
悲的是吳三朵和她陰陽兩界,喜的是吳三朵那晚上種的瓜結成了果。
一空師太見章馨怡低個頭不言語,忍不住說道:“姑娘在靜月庵安心住下吧,等生下孩子我們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