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徽宗又任命蔡攸為副使,與童貫共領大軍,實際上是充當監軍的角色。
這個蔡蓧一貫好色,被童貫摸透了脾氣,在童貫給他安排的迷魂湯裏,呆在大名府不再向前走一步。
四月二十三日,童貫到高陽關路地界,宣撫司就向遼國境內揭榜示眾。
榜文這樣寫道:
幽燕一方本為吾境,陷沒二百
餘載,彼者漢蕃離心,內外變
亂,舊主未滅,新君纂攘。哀
此良民重罹塗炭,當司遵奉睿旨,
統率重兵,巳次近邊。奉辭問罪,
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
奮身早圖歸計。有官者複還舊
次、有田者複業如初。若能身率
豪傑別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
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
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傑
以燕京來獻,不拘軍兵百姓,雖
未命官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
大宅一區。惟在勉力,同心背
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
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已戒將士
不得殺戮一夫,倘或昏迷不恭,
當議別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
橫斂悉皆除去。雖大兵入界,凡
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並不令燕人
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洋洋灑灑的榜文,真的會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這是徽宗和童貫的心態描寫。
既然是打仗,怎麼可能不殺人?可能宋徽宗指的是不殺一個老百姓或放棄抵抗的軍人。
作為宣撫使的童貫為了立下不世之功,也昏了頭了,把皇帝的話原封不動的發布出去。
也可能是馬植的話讓他自我感覺太好了,認為根本不需要動刀動槍,隻要在邊境上把10萬軍隊一擺開,燕人就會乖乖的歸順過來。
總之,不論是廟堂之上,還是前線最高長官,都太輕敵了,都自我感覺太好了。
這一切的來源,就是錯誤的相信馬植的鬼話。
童貫到了河間府,10萬大軍分為東、西兩路軍。
以雄州和廣信軍為東西路軍的防區,以種師道統率東路兵,駐紮白溝。
王稟率領前軍,楊惟忠率領左軍,種師中率領右軍,王坪率領後軍,趙明、楊誌率領先鋒軍;種師道以都統製兼東路軍總指揮自領中軍。
可見此時的宋軍陣法由西軍常用的五軍陣發展調整成了六軍陣,即前後左右中軍再加先鋒軍的陣式。
辛興宗統率西路之兵,駐紮範村。楊可世、王淵統率前軍,焦安節統率左軍,劉光國、冀景統率右軍,曲奇、王育統率後軍,吳子厚、劉光世統率選鋒軍。並聽劉延慶節製。
童貫是最後到雄州的,那時諸路人馬已經到齊;就和諸將商議進兵,種師道說:“今日之事,譬如盜入鄰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師出無名,事固無成,發蹤之初宜有所失。”
童貫回答到:“今日之軍事,皇帝既有成算,籍公威名以鎮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