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人們脫口而出“金秋十月”、“丹桂飄香”的季節,一葉知秋是真的,炎熱退去,絲絲涼意讓人除了覺得舒適,還有一些傷感,不知道是不是所謂的文士悲秋。我想用寫文來自顧自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惶恐不安以及無法言表的孤獨,又總苦於找不到合適的字眼,怕下筆就被無形貼上傷感憂鬱悲觀一係列標簽,但命途多舛從來就是這個年紀的人生存的主題。好些時日不認真伏案敲鍵盤寫自己所想了,瑣事繁雜,難得泡一杯淡茶,披一件外套,塞上耳機,翹著二郎腿,並沒有文思如泉湧,隻是率性地碼自己覺得舒服的字。
烈日下仍有衣衫襤褸的乞討者,餐館裏的服務員大晚上仍忙得走路都是小跑,人才市場裏永遠都摩肩接踵,辦公室永恒的話題仍是工資以及老板,交際圈的人們周末仍穿梭在各個行業與各種人胡說八道著,老板們深夜仍在酒桌上誇誇其談,辛苦的莊稼人天黑了仍臉朝黃土背朝天地拚著命,孩子們暑假仍在上著一些莫名其妙的補習課......我想,也許所有人都和我一樣,隻是在不顧一切地生存吧!生存隻是柴米油鹽掙錢買房買車,而生活除了生存,更有腳下的路,遠方的詩,身後的影子,天邊的落日,杯中的美酒,夜晚的星星點點,未涉足的大好河山,以及看似虛無的文學、人生、理想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喜愛與向往。
總想用思維去麻木生活,反倒被生活麻木了思維。越來越多的時候,強烈感受到一種愚鈍,身體和思想在一條路上往相反的方向行走著,像做夢一樣,我想轉過身體去倒追思想已經回不去,我想背過思想去追趕身體卻感到異常艱難。偶爾低頭讀詩抬頭看天空都要被自己感動,不是別的,走心的事情越來越難做,這是一種怪現象,我們一邊大肆放言要跟從自己的內心,一邊又除了機械地生存著外極少去真正為自己的心投入,多半時候低頭隻是為了看手機,抬頭隻是為了看天氣。看的字越來越多,讀的文越來越少,坐的車越來越多,看的風景越來越少,說的話越來越多,想的東西越來越少,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朋友......這是一種常被感知到又常被忽略的惡性循環。
時常憐憫周遭人水深火熱的生活,也常淚眼婆娑,同情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孩子,為不能給親人朋友更多幫助而自責,可憐那些為掙一點飯錢低聲下氣求人的人們。但仔細想來,誰不是赤腳行走在熾熱的大街上隻為覓得一點生存的資本?誰不是某條路上的獨行俠、苦行僧?以前總被朋友們總結歸納為“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裏偶爾探出頭來看看”,現在想想真是羨慕那時候的自己。當慢慢意識到自己也在水深火熱中時竟已很難再認真自我沉醉了,這種相反的狀態讓人厭煩卻又暫時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擺脫。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質疑這樣一句經典:我曾經心情憂鬱,因為我沒有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在街上碰見一個人,他沒有雙腳。覺得這樣的自我安慰有點阿Q,人們無法避免地常自動屏蔽別人的糟糕境遇,又情不自禁地放大自己遭遇的一切。其實也確實有點矛盾,偉人們一邊告訴我們在為沒有鞋子穿而憂鬱時應看到那些沒有健全雙腳的人們,一邊又在說真實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