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休·奧金克洛和布朗提出一種假設,認為假如地球兩極中有一極的冰覆蓋重量突然變大,地球的旋轉變就會發生顫動,最後便離開軸心狂亂地轉動。這與霍皮斯部落的地球脫離軸心的傳說不謀而合。可是霍皮斯部落何來這種對太陽係的非凡知識呢?
至於霍皮斯部落的12000年前特大洪水的記載,也與事實相吻合。而且,類似的傳說也很多,如《聖經》中幸運的諾亞方舟;在印度史詩《瑪哈帕臘達》中逃脫洪水之滅頂之災的佩斯巴斯巴達;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哥倫比亞神話中的在地球上挖洞才免遭被淹死的濃希加等等……
事實上在12000年前,的確發生了一場世界性的特大洪水。那是由於原因不明的氣候突變,第三冰期的冰川突然開始融化,使得全球水位上升,淹沒了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與其他地區的陸地和島嶼,形成了海峽。後來,加上海底火山爆發,使部分陸地下沉,因而形成了世界性的特大洪水。
關於這次洪水,許多岩石給我們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幾年前,前蘇聯科學家在亞速爾群島北部海水下2200米深處取出的岩石試樣,經鑒定是17000年之前在空氣中形成的。19世紀,人們在亞速爾群島的一次海底疏浚工程中,從水下撈出的一些玄武玻璃塊,這是在一種大氣壓力下的空氣中形成的玻璃化熔岩。1956年,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的馬萊斯博士認為12000年前,這裏曾經是一個淡水湖的所在地;科學家們還證實,巴哈馬群島被淹部分的岩石,在12000年前,曾經在空氣中存在過。
當然,憑以上的證據來證實霍皮斯部落的傳說完全屬實,尚顯不足。假若那部分是事實,那麼落後的一個部落何以能有這樣的知識?這的確是一個謎。
考問沙漠的來曆
據統計,地球上沙漠麵積1535萬平方公裏,占陸地10.3%,我國沙漠麵積116萬平方公裏,占國土的12.1%。而且這個數字似乎還在不斷增大。那麼,麵積如此廣大的沙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傳統的觀念認為,沙漠是地球上幹旱氣候的產物。從地球上沙漠分布來看,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沙漠都集中在赤道南北緯15~35度間,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阿拉伯半島魯卜哈裏沙漠,等等。這是因為地球自轉使得這些帶長期籠罩在大氣環流的下沉氣流之中,氣流下沉破壞了成雨的過程,形成了幹旱的氣候,造就了茫茫的瀚海大漠。
然而,這一理論並不能解釋所有沙漠的成因,比如塔爾沙漠,它的上空濕潤多水,而且當西南季風來臨時,那裏的空氣中,水汽含量幾乎可與熱帶雨林區相比,但它的地上卻是沙漠遍野。美國的科研人員經過研究認為塵埃是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
科學家們發現,塔爾沙漠上空混濁不堪,塵埃密度可超過芝加哥上空幾倍,每平方公裏上空平均飄浮塵埃達1噸半多,分布高度比城市上空要高。塵埃白天遮住了陽光,大氣呈灰蒙蒙的,有些暗紅色,夜間也不見群星。塵埃一方麵反射一部分陽光,另一方麵吸收一部分陽光,使本身增濕而散熱。白天因為塵層增溫而地麵缺少加熱,空氣就不能上升。夜間,塵埃以散熱冷卻為主,空氣下沉,同時也減弱地麵的散熱。於是此地既無降雨條件,又無成露可能。塵埃在這裏竟製服了濕氣,使地麵隻能形成沙漠。
那麼,這麼多的塵埃又源於何處呢?
有的學者指出,塔爾沙漠的塵埃最初是人類造成的,後來沙漠又加劇了它的密度。
於是有人提出,人類才是破壞生態環境、製造沙漠的真正凶手!正如200年前,法國哲學家夏托·布賴恩的預言一樣:“野蠻時期是森林、草原,到了文明時期卻成了沙漠。”持這一觀點的人還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演變為證據來進一步說明。
撒哈拉沙漠的大部分地區在遠古時代曾是一片植物茂盛的肥沃土地,綠葉蔥翠,百花豔麗,禽獸成群,萬木競榮……1957年考古學在撒哈拉沙漠找到8000年前的岩壁畫,以及後來找到的闊葉樹種和化石,都為此提供了證據。後來,由於人類破壞了原有生態,才“製造”了沙漠,幹旱的氣候不是元凶,它隻是提供了形成沙漠的適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