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奇妙樂聲的古洞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有座古鼎山洞,洞的周圍古木參天,奇花異草星羅棋布,洞裏有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龍潭。龍潭並不很大,和人們常見的水潭相比也看不出有什麼特殊之處。然而就是這看似平淡的小潭,卻能發出悠揚悅耳的天籟之聲,這真讓人難以置信。

傳說,這一泓潭水是天上仙女梳妝所用的鏡子,深潭的底部是龍宮所在,內藏蟄龍。它每3年打醮一次。每當蟄龍打醮之時,便可以聽到鼓鈸、木魚等樂器演奏的音樂;如果仔細傾聽,還能聽出在其中伴有誦經之聲。傳說畢竟是傳說,但“古鼎龍潭”能夠發聲,卻是早就被人們發現了。洞內潭水演奏的“龍打醮”的八音之聲,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曾出現過3次,之後銷聲匿跡了20年。1986年1月9日的清晨,偶然經過這裏的農民聽到洞內的深潭裏突然發出了“叮叮咚咚、嗚嗚喳喳”的鼓鈸之聲,這聲音由小而大,由緩而急,愈響愈烈,悠揚悅耳,仿佛有一支龐大的民樂隊在洞內的水潭上演奏。樂聲忽高忽低,時遠時近,極盡起伏變化,聲傳數裏之外。被樂聲驚動的人們從四麵八方湧來,他們聚集在洞的四周,聆聽著或高亢嘹亮,或舒徐低緩的美妙音樂。從黎明到黑夜,從黑夜又到黎明,聽眾換了一批又一批,這“天然音樂會”一直持續了50多個小時,直到11日上午才漸漸停歇下來。隨後,這裏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此事發生後不久,一支地質勘探隊為了勘察洞內的地質結構,弄清奇妙音樂的由來,來到這裏。他們對山洞內外環境作了觀察之後,決定派人潛入水底,探查水下洞穴的究竟。當潛水員泅過兩道石門,向第三道石門求進時,感到一股強勁冷風噴射而來,阻止他們深入。雖然進行了多次的努力,但最終還是沒能突破這道看不見的冷風屏障。

我們知道,風的生成是由冷、熱氣流對峙而成的,在那幽深的水潭底部,到處充盈著潭水,冷、熱氣流是如何對峙的呢?如果真的是“空穴來風”,那潭底的空洞是如何阻止水的充填的呢?而那神秘的“音樂”,又是來自何處呢?

湧魚的洞穴

人類對洞穴的研究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近百年來,經過生物學家和洞穴專家的努力,人類對洞穴有了許多的了解,能夠解釋很多有關洞穴的神秘現象,但仍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洞穴湧魚就是其中之一。

湧魚的洞穴在中國為數不多,主要有官封麵洞、魚泉洞、沒六魚洞、魚山洞等。湧魚的時間各不相同,有的在春季,有的在夏季,有的在每年春天第一聲驚雷之後。持續的時間也不同,有的幾天,有的幾個月。由於洞穴環境無光,濕度大,溫度變化大,使得在洞穴泉水中生存的魚不但品種珍貴,而且形態各異,是魚類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