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預報天氣的神奇泉水
在四川省北部廣元縣龍門山上的陳家鄉,流淌著一股清泉,乍一看,與一般的清泉並無不同,泉水從洞口湧出,順勢向低處緩緩流去。然而,當你拾起一塊石頭向流出清泉的那個洞口投去時,奇怪的現象就會出現:那泉水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發出“咯咯”的響聲,縮回洞中躲藏起來;大約10多分鍾後,泉水才又帶著聲響緩緩流出,恢複其原來的輕盈流態。
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人們弄清了清泉被“嚇得”縮回去的緣由。原來,這裏的地層斷層很多,形成了無數毛細管狀的吸水結構;再加上當地的地下水非常豐富,於是就在壓力的作用下,從岩石孔隙中溢出地表,形成泉水。當泉水流出地帶受到聲響而振動時,便產生一種聲壓,使岩石孔隙增大,於是,從孔隙中流出的水又被吸回了岩層中,出現了短暫的“害怕”停流。當孔隙逐漸恢複原狀後,泉水又重新“大膽”地流了出來。
但是,為什麼也有一些奇泉怪潭在它們的“出生地”會有異常表現,至今仍困惑著人們。
湖南省慈利縣伏龍山山坡上有個石灰岩溶洞,洞中有個令人奇怪的泉眼。在雨季,附近的山泉水流如注,而這個泉眼卻滴水不見;而當雷聲隆隆時,這個泉眼卻嘩嘩地流水。雷聲一停,水流即止。在幹旱季節,伏龍山上烈日當空,數裏內外,河水斷流,土地幹裂,而在這眼泉的附近卻清涼宜人。如果向溶洞內高聲叫喊,清澈的湧泉便應聲而出。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想以這眼泉為開端,挖一條渠道,引泉水灌溉,但是這眼泉仍然是不喊不流,引水工程幹了10來天,最後隻好放棄不幹。人們百思不解,伏龍山上的這眼溶洞泉水為什麼非得叫喊才出來?
在廣西天等縣逐個上頓村前的田垌中間,有一個壯族語言叫“楞特”的水潭,水深約10米,麵積相當於兩個籃球場大,潭底如鍋,潭底的偏東處有水缸大小的洞,與地下河相通。雨季,地下水從洞中冒出,進入潭中,有時水滿而溢出潭外;入秋後,潭中水位下降;到了隆冬,水位趨於穩定,水平如鏡,清澈見底。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有人在潭邊高聲喊叫,潭水就會泄入地下河。當地的人常在這時集結四五十人,環繞水潭高聲齊喊,或鳴鑼擊鼓,或向潭中投石,一陣喧鬧之後,潭水就會隨著叫喊聲、鑼鼓聲向河底的那個洞湧去,瞬時就顯現出一個大漏鬥,形成急流漩渦,這漩渦逐漸下落,1個多小時後,整潭水都流進了地下暗河。待潭水泄幹之後,過了八九個小時,潭底那個通地下河的洞又開始向潭中冒水,潭水隨之漸漸上升,直到恢複原來的水位。
楞特潭的這種奇景實在令人歎為觀止,但是人們至今也無法解釋這其中的奧秘。
四川省古藺縣的天堂泉,是當地農民用來預報天氣的“氣象泉”。每逢泉水變為褐黃色,老鄉們就忙著收拾農具,整理場院,準備迎接大雨了。天堂泉水的顏色可變化為藍色、綠色、黃色,其中每種顏色還可以分為淺、中、深3種。當久旱無雨時,泉水黃色加深,預示著天氣將晴轉陰,天降大雨。有關專家考察後認為,泉水顏色的變化實際上是硫酸根離子濃度加大、高價鐵離子濃度加大的水化學變化過程,它是石灰岩地區溶泉所特有水循環係統造成的。
不過,人們自然會問:為什麼許多其他的溶泉沒有這種顏色與天氣的對應關係呢?天堂泉所在的區域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地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