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論戰第二輪,死刑法庭(2 / 2)

“過去怎麼不談仁義道德?幾千年以來都沒有聽過廢死的需求吧?”公孫隨口回答,“難道你覺得華夏千年沒有仁義道德?你居心何在?”

沈清明漫不經心的:“死刑的起源是因為戰場的環境與過去人們對生命的輕視,並沒有必不可少的價值。其持續多年是因為不重視生命與殺人償命的想法根生蒂固,才因此讓步給了國情。”

公孫反擊:“國情?什麼國情你一定要明白了。何況死刑是各國憲法所規定的東西,又沒有違法,你在上一站也過法律維持最低限度的道德,正是有了死刑這等嚴刑峻法才能夠維護道德的尊嚴啊。”

沈清明思考了一下,發現公孫的攻擊沒有什麼好反擊的地方,於是:“沒有違法不假,但是這並不等同於法律支持死刑,法律的本質同樣還有希望他人可以改過自新的一麵。而死刑正好斷絕了人可以改變的那一麵。讓原本的錯誤永遠不可以改正了。”

“死囚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怎麼不給那些無辜遇難之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公孫的氣勢陡然提升,開始犀利的進攻,“對凶手的仁慈,就是對受害者的殘忍!凶手怎麼改正自己的錯誤?能讓死者再次複活嗎?如果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那麼就要為自己的錯誤付出相應的代價——也就是死。”

沈清明雙眼一眯,他果然用了這個理論來進攻,他正好順勢接下:“但是你忽視了一點,伸張的正義之下也有汙點,光鮮亮麗的勝利背後也隱藏著盲目的可能性。無論是何等先進的法庭法律都難免有誤判的可能性,因為一切法律都不是完美的。一旦誤判了死刑,那麼無辜受死者的冤屈就永遠改正不了了。”

公孫冷冷地:“空口無憑。”

“例子太多了,蘇格拉底被冤殺,嶽飛風波亭。近一些的還有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楊明銀案如此種種從古往今絕不少有。”沈清明氣定神閑道,“就算這些不知道,竇娥總知道吧?白菜總知道吧?這還是空口無憑嗎?”

“這”公孫很快就改口,“這種方法無非是緣木求魚,想要杜絕冤假錯案的發生,最重要的手段是完善法律,而不是禁止死刑。謹慎的使用實行,遠比廢除更加可靠。”

“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沈清明,“難道要我們對現在被冤殺的人道歉就能獲得他們的原諒了嗎?”

公孫:“正義不是毫無代價的。沒有代價的正義沒有守衛的價值。”

“正義的”沈清明道,“陣痛嗎?”

公孫點頭:“陣痛也好,汙點也罷。這些都是實現正義的代價,相比於這的代價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

沈清明看著他,尋找著任何一絲不自然的地方。

“我臉上長芝麻了嗎?”公孫好奇的問。

沈清明:“沒?我隻是好奇你怎麼能這麼絕情?”

“為了論戰的勝利。,絕情又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