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帝道:“朕以將軍為奮武將軍,率眾破賊,功成之日,朕必有厚賞。”
呂布大喜道:“末將遵旨!”
王允道:“陛下,荊州牧丁鵬曾有書信到此,說道若陛下要清剿董卓餘黨,他願出兵五萬助戰,為陛下掃清叛逆。”
獻帝大喜,離坐而起道:“難得丁鵬如此忠君愛國,王卿,替朕傳旨嘉獎,命丁鵬即日起兵,與呂將軍共同破賊。”
下朝之後,呂布找到王允,說道:“嶽父大人,區區李傕郭汜之輩,小婿破賊易如反掌,何必要讓那丁鵬爭功?適才朝堂之上,小婿不敢多口,還請嶽父做主。”
王允這才想起,呂布因貂蟬之事,一直對丁鵬懷恨在心,但自己卻無法說破,隻得安慰道:“奉先不必多心,西涼賊眾有十餘萬之多,長安城不過兩三萬人馬,萬一寡不敵眾,如何是好?荊州兵素來驍勇善戰,丁鵬又是善於用兵,有他助戰,可操必勝。功成之日,自然是奉先首功。”
呂布雖然心中不悅,但也隻得怏怏而退,自去整頓兵馬,以備廝殺。
卻說丁鵬在荊州,每日不停派出斥候打探李傕等人消息,這日聞得四將聚眾十餘萬,正向長安城殺去,心中頗喜,聚眾商議道:“諸公,如今董卓舊將李、郭、樊、張四人聚眾造反,正向長安而去,我欲起兵勤王,掃滅董卓餘黨,不知諸公以為如何?”
一眾武將聽得要與西涼軍開戰,無不熱血沸騰,紛紛大呼讚同,歡喜之色溢於言表。文聘、馮翼二人曾被西涼軍打得全軍覆沒,此刻更是一臉憤然之色,意圖借機一雪前恥。
荀彧見眾將均支持出兵,心中歡喜,出言道:“主公,李傕等人大逆不道,助董卓為惡在先,公然造反在後,其行比之黃巾亂黨尤為可恨,主公此舉順天應人,以堂堂之師而擊烏合之眾,必可大獲全勝,一戰而定天下。”
程昱素知荀彧一心向漢,聽他如此激動,不禁心中暗暗好笑,出列道:“主公,文若所言甚是,但西涼軍絕非烏合之眾,其中便有董卓最精銳騎兵飛熊軍。主公若要與之決戰,不可大意。”
丁鵬微微頷首道:“不錯,我意出兵五萬,與長安城之兵共同破賊,料來可以取勝。”
郭嘉見時機已到,忙出聲道:“主公英明,荊州四戰之地,需留重兵防守,五萬之數,加上長安數萬之兵,以逸待勞,足可破賊。”
丁鵬起身道:“傳令,以郭嘉為軍師,趙雲先鋒,典韋、許褚為左右護衛,陳到為後應,起兵五萬,明日便兵發長安。還請仲德公坐鎮荊州,文若、子柔、異度等諸公好生輔佐,打理荊州大小事務。荊州軍務,交由漢升、子義兩位將軍主持,其餘諸將還需盡心配合。”
眾官一一躬身領命。眾人散去之後,文聘、馮翼二人對視一眼,下拜道:“主公,我二人願隨軍出征,請主公準許。”
丁鵬扶起二人,道:“我知二位將軍急欲報仇雪恥,但此番乃是同呂布聯盟出兵,二位可願見呂布之麵?”
二人麵麵相覷,均默不作聲,丁鵬笑道:“兩位將軍不必心急,日後總有報仇之機,此番還請留在荊州,輔助黃、太史兩位將軍守好荊州。”
文、馮兩人這才明白過來,領命道:“多謝主公為我二人設想,末將感激不盡。”
丁鵬待二人走後,搖頭苦笑,信步踱到園中,卻見典韋、許褚二人正與趙雲爭辯不休。丁鵬心中疑惑,快步上前,問道:“三位將軍何事爭執?”
典、許二人見他到來,不禁麵紅過耳,向丁鵬見禮之後便不言語。丁鵬心中奇怪,又問趙雲道:“子龍,何事爭執?”
趙雲看了二人一眼,見二人正悄悄向他使眼色,不禁暗暗好笑,道:“回稟主公,兩位將軍擔心末將年輕識淺,正向末將傳授經驗,說到關鍵之處,兩位將軍意見不一,於是爭執起來。”典韋、許褚聞言,均暗中鬆了口氣。
丁鵬見三人如此光景,心中早就料到幾分,也不說破,笑道:“山君、仲康如此關愛子龍將軍,我心甚慰。爭吵也無不可,但切不可傷了和氣。”二人領命。
丁鵬又向趙雲道:“子龍,你新婚不久,便要出征,心中不會怨我吧?”原來趙雲與王杏兒在丁鵬與貂蟬的撮合之下,已然完婚數日。
趙雲搖頭道:“末將不敢。男兒功業為重,兒女私情為輕,末將豈會以私廢公?主公令末將為先鋒,便是信任末將,拙荊也必能理解。”
丁鵬歎息道:“子龍真乃大丈夫也。三位將軍可各自準備,明日一早出兵。”
三人躬身道:“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