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道:"相國,丁鵬勢力已成,隻可為友,不可為敵。丁鵬表文之中既然推薦其謀士郭嘉為汝南太守,相國不如做個人情,下旨冊封,也算結好丁鵬,相安無事,豈不是好?再者,丁鵬勢大,豈能不惹其他諸侯妒忌?相國處處維護於他,定會有人認為他暗中投靠相國,久後必有事故,對相國掌控天下甚為有利。
董卓道:"好,就依文憂之言。"遂下旨封郭嘉為汝南太守。丁鵬、郭嘉得了聖旨甚喜,上表稱謝。董卓見丁鵬懂事,以為丁鵬不再與自己為敵,也是大喜過望。
董卓自此日益驕橫,自號"尚父",出入之時用天子儀仗,封其弟董晃為左將軍、鄠侯,侄子董璜為侍中,總領禁軍。董氏宗族,不分長幼,皆封列侯。又在離長安城二百五十裏之處,築起一城,名為郿塢,征調民夫二十五萬人築造:城牆高度厚薄與長安城相同,城內大造宮室,倉庫之中屯積二十年的糧食;又在民間選了少年美女八百人養在城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積不知其數;董氏家屬都住在郿塢城內。
過了數日,曹媛產下一子,取名丁璟,丁鵬得了長子,心中甚喜,大宴荊州百官。跟隨丁鵬的一眾舊臣更是心中歡喜,丁鵬有了子嗣,意味著大業可以傳承,眾人及子孫後代便有了依靠,當日荀彧、荀攸、郭嘉、典韋、杜遠、戴奉、陳到、李典、趙雲等人無不喝的大醉,趙雲雖是剛剛投靠,卻是人才出眾,武藝驚人,極得丁鵬重用,征討袁術又立下大功,因此很快便與一眾舊臣融合無間。荊州眾官員恭維賀喜之聲,不絕於耳。
又過月餘,荀彧來見,說是許褚、王威已護送程昱一家到來,正在州牧府外候命。丁鵬大喜,忙親自出門迎接,隻見許褚、王威二人伴著一名年近五旬的文士,那文士相貌清雅,不怒自威。丁鵬知是程昱,忙拱手道:"先生遠道而來,丁某不曾遠迎,還請先生恕罪。"說罷,深深一揖。
程昱見丁鵬對自己甚是禮遇,心中大悅,忙回禮道:"不敢當,久聞州牧大名,今日幸得相見。"丁鵬遂請程昱進府,奉茶畢,丁鵬問道:"想必在下心意,先生已然知曉。如今荊州初定,正缺少先生這種大才治理,還望先生留在荊州為官,助丁某一臂之力。"
程昱道:"在下得了文若書信,便知州牧為國為民之心,能為州牧效力,也算不負平生所學。再者,即便在下不來,這位許將軍也會把在下扛到荊州的。"說罷,禁不住撚須微笑。
丁鵬見程昱答應,心中甚喜,但聽到最後,明白許褚定是對程昱動過粗,忙道:"先生肯留在荊州,丁某不勝之喜,就請擔任功曹從事一職,再兼任都官從事如何?荊州上下官員選拔、監察、考核都由先生負責。"
程昱聞言,拜謝道:"多謝主公信任,屬下一定竭盡所能,輔佐主公。"
丁鵬忙扶起程昱,轉頭對許褚道:"仲康,此去東阿,可還順利?一路護送程先生一家到此,功勞不小,但不知將先生扛到荊州卻是何意?還請仲康為我解惑。"
許褚聞言咕嚕一聲咽了口唾沫,吱唔道:"那個……俺老許起初沒把文若先生的書信給程先生看,先生見我言語無禮,不肯隨行,老許一時興起,扛起先生就走,還是王將軍提醒,這才沒壞了大事……"
王威笑道:"主公,許將軍見麵就說讓程先生到荊州做官,先生不知所謂,問了幾句,許將軍聽先生說話文縐縐的不甚明了,不耐煩起來,便扛起先生就走,倒也沒有言語無禮。"
程昱笑道:"王將軍說的不錯,許將軍雖是魯莽一些,對屬下卻並無失禮之處。"
許褚聞言大喜道:"主公,程先生並未見怪,老許這次不算犯錯吧?"
丁鵬大笑道:"既然先生不怪你,那你自然沒錯,此次荊州大宴你們沒有趕上,回頭補上一場。"
許褚喜道:"正是,剛到荊州就聽說主公得了公子,老許還沒來得及準備賀禮,莫怪,莫怪。"程昱、王威也出言道賀。
丁鵬笑道:"多謝各位。對了,還有一事,仲康可曾派人去東萊郡給我義兄送信?"
許褚道:"去過了,信使回來途中便已追上我等,有回信在此。"說罷,從懷中摸出一封書信,交給丁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