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總是要添色彩的!何必呢?
無疑我出生在電影《那些年》、《匆匆那年》等係列回憶青春的愛情電影風行的年代,難免會受到些許感染,或許回憶過去往往會更美好!
像我這麼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的人,無疑也是考試奴,生長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其他選擇,隻有讀、讀、再讀,考、考、再考。走上人生巔峰或許是一個男生的夢想,但對於我爸來說,我走上人生巔峰就是爸爸的夢想。我生長在一個不富裕的家庭,卻被時刻提醒著“要富裕、多讀書”。爸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爸爸老了,沒機會了,爸爸要是再年輕十年,我一定不會甘於現在這個樣子,爸爸未完成的夢想就要靠你了,你是老大,一定要為我爭口氣”。爸爸是我最敬重的人,這句話成了我努力讀書的動力、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拚命讀書,考上最好的學校,但是小孩子總是貪玩的,那時候的天真浪漫完全受不了任何的拘束。
我有著樂觀的心態,總是一笑來麵對一切人和事。跟眾多人一樣,雖然我讀的是個不入流的鄉鎮初中,依然緊張的準備著奮戰中考。記得百日誓師大會上,校長激昂地說“你們誰考進了縣第一中學,別說獎金,我敲鑼打鼓親自送她上學”。那會真的是激動人心啊,可惜起點都落在別人後麵最終追得上的也隻有一個人而已。至於校長有沒有實現諾言完全不在我的關心範圍內。
很明顯我沒有達到所有人期盼的那樣。失敗就是事實,爸爸是個好麵子的人,我知道他很失望,骨子裏的那種倔強是他對我僅存的信心。他依然想讓我上一流的高中,爸爸帶著我找到了縣裏教育局的的老同學,送送禮,至於目的大家都懂,我也是個倔強的人,看著爸爸在同學麵前沒有了以前的傲氣,心裏很不是滋味,我坐在一旁很難過,一想到是自己的不努力導致這種場景的出現,隻想馬上拉著爸爸離開。
後來隻說了一句“沒考起就沒考起,我不想拿高價去讀一個不是我實力考起的學校”,就這樣,我選擇來到了自己考上的學校縣第四中學,這學校也挺不錯,全縣能排第四,鄉鎮上的,有點偏僻。主要是環境挺好,綠樹成蔭,還有小橋流水,大山環繞,是個學習的地方,就是離家離得遠。
第一天上學報到是爸爸送我去的,他給予厚望的看著我,很認真地說了一句話“自己選擇的路就要好好走,不要讓我失望,什麼談情說愛的不要來,影響學習的事情堅決不能做,你知道的,爸爸老了,能為你做的越來越少了”,看著爸爸憔悴的麵容,我無能為力,我不敢多看,立馬轉開了頭,沉重的心情不知怎麼表達,望了一眼遠處說“我知道該怎麼做”,我內心對自己說了一萬遍“爸,我對不起你的期望,這次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我發誓絕不會談戀愛”。最終的再次失敗總會提醒我,我違背了自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