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有個西漢王朝大約維持了二百年左右。經過漢初七十餘年的振興與發展,西漢王朝開始出現勃勃生機,財力日漸富足,國力漸趨強大。
此時漢景帝駕崩,他的皇兒劉徹繼位,被稱為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7歲被立為太子,繼承皇位之時年僅16歲。
劉徹在位五十多年頗有建樹,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諸多方麵都采取了許多積極可行的改良措施,使西漢王朝逐漸走向盛世。
漢武帝劉徹是個很有作為的封建帝王。為了解除匈奴對西漢王朝的軍事威脅,保障邊境地區百姓們安居樂業,他曾多次派年輕的軍事將領衛青和霍去病出擊匈奴。為了控製挾擊匈奴,他先後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鑿通古道,加強了西漢王朝對西域諸國的影響,為孤立和打擊匈奴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一日,英年有為的漢武帝在雄壯的典樂聲中沉穩而大度地走上金鑾寶殿。
雄偉壯麗的金鑾殿上虎像高掛,柱龍飛騰。參護列隊,持戟肅立,氣氛威嚴。
貼身內侍將一份奏折遞給劉徹。
劉徹接過奏折越看越激動,不由地離開龍椅,步下龍位,邊走邊看著奏折。忽然間,漢武帝駐足皺眉,神色肅然,反身將那奏折狠狠地摔在龍案上,凝目思慮。
原來那奏折上寫著:匈奴單於複又出動號稱十萬鐵蹄直逼北方邊境,騷擾邊境居民不得安寧,口出狂言要西漢王朝納貢求和……
初登大寶不久的漢武帝年輕氣盛,英武果敢,哪容得強敵如此囂張稱霸。他憤怒的兩目噴火,不停地瞅著龍案上的奏折,似乎聽到宮外傳來了彌天鼓聲,令他不安。
他思慮重重,心潮難以平靜。堂堂大漢錦繡江山豈容匈奴鐵蹄蹂躪?!我必須擁兵自重,大開殺戒,消滅賊寇。於是,他立即傳令增派十萬大軍,開赴北方邊境,鎮守邊關要塞,以防不測。
前不久,從一些被俘匈奴人的口中,漢武帝得知西域的大月氏和匈奴積怨甚重,便想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於是便下令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以便完成西行聯絡大月氏的政治使命。他從沉思中抬起頭,厲聲傳呼:“宣戍邊侯劉甲、定乾侯文吉進殿!”
漢武帝的貼身內侍立即傳呼:“皇上有旨,劉甲、文吉上殿!”
守候在偏殿的劉甲和文吉聞聲後立即走進金殿,麵對皇上,跪拜於地。
漢武帝劉徹坐在龍椅上,麵對兩位大臣說:“二位賢卿平身。賜座!”
劉甲與文吉同時口稱:“謝皇上!”
他二人說完後起身分坐在兩旁。這二人向來不和,懾於漢武帝的威嚴,強壓久積的怨憤,不便發作。突然傳來漢武帝的訓示,二人不禁一怔。
漢武帝劉徹肅然說道:“聽說二位賢卿在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臣方麵爭吵不休,如此下去,長期耽延,豈不誤了大事?”
戍邊侯劉甲和定乾侯文吉聞言趕忙起身俯首謝罪,嘴裏連說:“為臣不敢!”
劉徹麵對二人的膽怯舉止心中好笑,心想不給他們來個下馬威,在使臣的人選問題上勢必又會引起他二人的爭執,導致矛盾激化,於事無益,所以事先給他二人敲個警鍾,以圖問題得以盡快解決。
劉徹沉吟片刻複又以溫和的口氣命二人歸座,然後說道:“朕聞匈奴單於近又增兵五萬,在我西陲邊境,虎視眈眈,趁隙進犯。朕已巧設機關,暗布雄兵十萬,以俟一舉全殲。但不知出使西域的正使,你們招募得如何?”
劉甲和文吉趕忙回答說招募業已完畢,關於正使的人選他們已經奏明皇上,還是請皇上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