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圓了他兒時作家夢

文/熊金標

簡介:萬俊華,生在贛江之濱,長在滕王閣下。多年從事教育、新聞工作,對文字情有獨鍾。鄭州小小說學會會員,南昌市作協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江西省微型小說協會秘書長。有200多篇作品散見於《羊城晚報》、《雜文月刊》等全國100多種報刊。作品《一次性動作》獲小小說月刊杯中國第二屆閃小說大賽(2010年10月)金獎。作品《母親的清白》獲第八屆全國微型小說(小小說)(2009年)年度二等獎。與人合著、主編出版小小說集《誰持彩練當空舞》。主編出版《花謝花開又一年》小小說集。出版中國新銳作家方陣·當代青少年小小說讀本《失學之謎》小小說專集。

萬俊華的小小說,給人的感覺是辛辣、戲謔,發人深省,可他本人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跟他的作品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那溫文爾雅的他,是如何走上小小說創作道路的呢?這所有的一切,不得不從萬俊華喜歡讀書的好習慣講起……

孩提時看書會忘記吃飯

萬俊華從自己小時候喜歡看書的事情講了起來。兒時的萬俊華,喜好讀書,也由此立下一個夢想,將來要成為一個作家。

出生在南昌青山湖區羅家鎮貨場村的萬俊華(兒時名為萬伍保),進入小學後,每天上學回家,還要幫助家裏幹農活。而初識漢字的他,對於知識的吸取是那麼的如饑似渴。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別的同學下課都在教室外麵玩的時候,他卻在趴在桌子上,認真的看書學習。

隨著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課本已經不能滿足萬俊華閱讀的欲望。於是,他經常會跑到老師那兒借書和報紙閱讀。

“那個時候,我一有空閑就會讀書。”萬俊華談起了一件小時候經常出現的情況,放學回到家吃飯時,他在等待飯菜上桌時,也捧起借來的書躲到房間裏麵閱讀。而沉浸在閱讀中的他,根本聽不到家裏人叫吃飯,而當他放下書籍時,家裏人早就吃罷飯了。“我小時候家裏沒有電燈,經常湊在煤油燈前看書,一看就到深夜,眼睛都看壞了。”

萬俊華說:在貨場小學讀書時,班主任陳榮根老師總是鼓勵我們多看課外書,對我影響很大。在南鋼中學讀高一時,我一讀完《魯迅的故事》,就寫了一篇題為《不朽的英雄——魯迅先生》的讀後感,沒想到裘有嶽老師竟將全文抄在黑板上,當成範文向同學們講解。

閱讀,不僅充實了萬俊華的生活,更讓當時年幼的萬俊華有了個大膽夢想,那就是,將來也要成為一名作家,讓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變成好多好多書,讓別人欣賞。

勞動之餘躲進破窯洞中看書

高中畢業後,萬俊華回到了家中務農。但在家務農的他,並沒有丟下閱讀的習慣。田間地頭,萬俊華手邊總會帶著一本書,一有閑暇,他就會掏出身上的書來閱讀。那個時候的他,最喜歡看的就是一些《三國演義》等曆史名著。

那個年代,農村要想看到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何況像《紅樓夢》等這樣的好書,那就難上加難。為了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書籍,萬俊華一有空隙,就會跑到南昌縣委宣傳部找到他三哥借些書來閱讀。在萬俊華的書籍中,還有一本留有他三哥親筆書寫的“萬發連”三字的《紅樓夢》詩歌注解書。已過去幾十年了,至今,此書仍在他最為顯眼的地方保存著。

還有一個獲得書籍閱讀的機會,那就是萬俊華常常會和好朋友萬小明、萬建新、龍浪順等人采取相互交換書籍這樣一種方式看書。此舉,讓他們相互獲得了很多書籍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