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鄉人家(1 / 2)

chunguang通人性,特別眷顧幸福人家。江南水鄉梅鎮一戶人家的宅院裏,不時傳出歡笑聲。從外觀看,這座宅子古樸典雅,有著一個別致考究的門臉,門楣上嵌一塊黑色匾額,上書三個遒勁鎏金大字——“同安堂”;向後看,是一座深宅大院,讓人一看便知是大戶人家。

這座位於綠柳街的宅子,就是享譽小鎮內外的被稱作“同安堂”的黃家。

黃家在鎮上懸壺濟世已曆三代,憑借祖傳醫術,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在這遠近十裏八鄉很有名望。

同安堂是座百年老店。歲月的風霜已使它顯得有幾分陳舊,但掩蓋不住它曾有過的輝煌。現在的主人保持低調,盡管有錢,也不做重修豪宅,再造府邸的事情。況且,府上沒有多少人了,大部分宅屋都已閑置。

後宅清冷,前堂的火爆一百年可是從未改變。同安堂鼎盛時,遠非今日可比,每日進出同安堂的人不計其數,用“門庭若市”形容決不過分。那時的同安堂日進鬥金,足以支付後宅龐大的開銷,府上管家帳房,夥計幫工,女傭下人,一應俱全。

同安堂分前堂和後宅兩部分,前堂是先生坐堂問診的地方,後宅是一家人飲食起居之地。

後宅堂屋裏,主人****儒坐在寬大的藤椅上,正在享受舊曆年底的溫馨時刻,一條折起的毛毯蓋在雙膝上,用以禦寒,身邊的八仙桌上放著一杯剛沏好的茶。

“辛苦一年,該歇歇了。”廚娘李阿婆立在一旁,殷勤地勸慰著。她端起桌兒上的蓋碗茶,遞到黃先生的手上。黃先生用杯蓋拂去茶末,抿了一口。

李阿婆早年是鎮上粹鮮酒樓的女廚子,就在同安堂女主人過世的那一年,經人介紹,投在黃家幫傭。那時,黃家的獨生女剛剛降生,嗷嗷待哺,後宅無人打理。阿婆進門,請了奶娘,伺候先生的飲食起居,一日三餐,精心調理,從不肯將就。

隔壁傳來急促而清脆的撥打算盤的聲音,那是養女阿嬌在帳房裏盤點一年的賬目。

管家姚興福走進來,對黃先生通報說:“您吩咐請的客人,已將請柬悉數發出去了。”

“吳泰伯請了沒有?”

“請了。我讓阿柳昨天專程去了趟吳家。”

黃先生聽了,感覺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年終歲尾,他最想見的人就是吳泰伯。

管家稟報完請客的事,順勢把寫好的拿在手上的春聯在黃先生麵前展開。黃先生看那春聯,墨跡尚有些不幹,曉得是他剛寫的,看那字體,是標準的篆書,非常喜歡。管家年輕時曾做過塾師,有些學問,字寫得尤其好。

黃先生指著其中的一副,說:“這一副大氣,就貼在前堂吧。”

管家聽罷,就要招呼阿嬌去貼。

“她在盤賬,不要打擾她了吧。”先生喚住管家道,“招呼阿琬去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