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初級體力果實與靖康恥(2 / 2)

攻燕之戰把宋朝的腐朽虛弱暴露無遺,徽宗、王黼、童貫等卻自稱是“不世之功”,大肆慶賀。童貫上“複燕奏”,把一係列敗仗成是勝仗,吹噓“凱旋還師”。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百官紛紛上表祝賀,又立“複燕雲碑”紀功。北宋王朝亡國在即,徽宗君臣卻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所謂“複燕雲”的“勝利”之中。

公元11年。

金國感覺自己的野心,因為何玄殺完顏熊,完顏基一事曝露了,也就不遮掩了。

完顏宗望、完顏宗翰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

三月,東路完顏宗望率著九萬大軍自平州出發攻宋。一路上,韓民毅,郭藥師齊齊投降。完顏宗望率著大軍攻到了北宋京城開封府外。

西路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則率軍自大同攻太原,沒有完顏宗望順利,在太原受阻,打了一段時間後破太原,比起完顏宗望晚一些到達了開封城外。他也率了六萬的兵馬。

此時,金國一共有十五萬兵馬,堵在開封城外。

而開封城內,北宋的兵馬,隻有不滿七萬人馬罷了。人數隻有敵人一半,而北宋的兵馬是出名的弱。七萬守兵對著金國的十五萬兵馬,處在絕對的弱勢。

開封城幾乎隻守了短短幾就被攻破了城池。

金國現在又裝出要與北宋和談的樣子,金人就來索要金一千萬錠,銀二千萬錠,帛一千萬匹。然而,宋欽宗一意屈辱退讓,下令大括金銀。

金人索要騾馬,開封府用重典獎勵揭發,方才搜得七千餘匹,京城馬匹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欽宗不敢怠慢,甚至讓自己的妃嬪抵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眾。

關於金銀布帛,宋欽宗深感府庫不足,遂令權貴、富室、商民出資犒軍。所謂出資,其實就是搶奪。對於反抗者,動輒枷項,連鄭皇後娘家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銀仍不足數,負責搜刮金銀的梅執禮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處死,其他被杖責的官員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盡者甚眾,開封城內一片狼藉蕭條景象。

四月一日,金軍在擄掠了大量金銀財寶後開始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完顏宗翰監押,包括宋徽宗、鄭皇後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已於前三日沿滑州北去。

另一路由完顏宗望監押,包括宋欽宗,太子趙諶、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幾個不肯屈服的官員,沿鄭州北行。被金人擄去的還有朝廷各種禮器、古董文物、圖籍、宮人、內侍、倡優、工匠等等,被驅擄的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北宋王朝府庫蓄積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如此慘烈的災難,給宋人留下了難以治愈的傷痛。

這就是——靖康之恥!

嶽飛曾經寫詩:“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闕。”

何玄來到北宋,就是為了雪靖康之恥的!

(明開始寫靖康恥,宋朝這個劇情的大部分爽點,都在靖康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