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位:成基命,並無首輔之才,因袁崇煥之事倉促上任,也因錢龍錫之事受周溫打擊,被迫辭職,此時黨爭日益激烈,暗流湧動。
第六位:周延儒,被溫體仁鬥倒。
第七位:溫體仁,深受崇禎寵信,十分機敏,然而得罪了曹公公,黨同伐異,被崇禎發現。
第八到第十一:張至發,孔貞遠,劉宇亮,薛國觀,都是溫體仁留下的黨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心眼兒很多能力不足,溫體仁為了能獨占朝綱,用的人都是些苦於鑽研而胸無實才的人。
第十二到十三:範複粹,張四知,一個請辭崇禎不許,挽留了很久,一個敗類。
第十四:溫體仁因複社複出,朝政維持一新,然而新到清兵入關未能扭轉戰局。
第十五到十六:陳演,魏藻德,抓著皇帝不放,還不讓皇帝調兵,闖賊來後跟哈巴狗一樣的去奉迎,實乃我大明第一輔臣。
而現在,是公元169年,也就是崇禎十二年。
這一年,大明朝的首輔是薛國觀。
薛國觀,字家相,又字賓廷,陝西韓城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授萊州推官。啟四年,擢戶部給事中,數有建白。崇禎即位後,薛國觀奉命巡視北疆,嚴查將吏克扣兵餉事。後因先前曾附魏忠賢,被南京禦史袁耀然彈劾,罷職歸裏。崇禎九年(166),任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後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進文淵閣;再加少保、吏部尚書,進武英殿。
薛國觀雖然當上了文官的至高位置首輔,但是真的沒有任何高興。
現在,整個大明朝,就是一片爛攤子。
西北那邊,李自成越鬧越大,號稱十萬兵馬。
西南那邊,張獻忠手下的兵馬,也逼近十萬。
關外,滿清沒事就攻打,沒事就劫掠。
而且,今的氣,似乎格外冷一些,又鬧起了蝗災,到處都是饑荒,到處都是民變。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現在的大明朝,就是末日景象。
偏偏他的頂頭上司崇禎皇帝,並不是什麼好話的人。崇禎這個人怎麼呢,如果你能幹,能立功,他就會把你捧上。如果你沒用,他會把貶到地上去。
薛國觀也看到了自己前任,前前任那麼多任的首輔,怎麼被貶到地,所以,他其實也很憂心。
這個時代的首輔,真的不好當啊!
他看著手中的一份一份來自於各地的折子,不是這邊鬧蝗災,就是那邊要糧,要不就是這裏民變,那裏官軍大敗,各式各樣,反正沒有好消息。
薛國觀也不由的長歎了一口氣,就算是自己坐在了崇禎那個位置,估計也會被這些折子,給活生生的氣死,怪不得自己的頂頭上司崇禎陛下那麼生氣。他揉了揉發酸的眼睛,繼續的看著折子,這一份折子,來自於興州府的衛指揮使高永明。
打開了折子之後,他整個人都怔住了。
這……折子上麵寫什麼?
簡直是開玩笑。
一個人擊敗三百個人,一個牛錄的清兵?
高永明,自己以前也認識,不是這麼喜歡開玩笑的人。
他越往後看,越是心驚。
最終,決定老老實實的把這份折子送上去給皇帝陛下,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是大的喜事,自己也算有功。
如果是假的,那麼,也不打緊,自己隻是送上折子,最終的判斷權交給皇帝陛下自己。在麵對著這位喜怒無常的帝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沒有主見,明哲保身。
(用劍的原因隻有一個,劍輕啊!主角現在的最大的問題是體力不足,用重兵器花的體力更多,所以沒見主角打算打造五尺長的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