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孩子,當你大聲說話時,他們就會鴉雀無聲,你小時說話時就會嘰嘰喳喳。所以,教育並不是對孩子們嚴厲一些就是錯誤的。孩子正屬於成長吸收階段,他們要從外界不斷吸收一些東西。所以,要讓他們知道做一些事的後果,與不做一些事的後果。孩子都喜歡玩,他們總會說“老師,我寫的很累,讓我玩一會吧?就玩五分鍾,五分鍾後再寫作業。”
當你提示五分鍾後了,開始寫作業。他們就會假裝聽不見,然後你就發火了。他們就安安靜靜的寫作業了。
對孩子們不能太縱容了,越是縱容,他們就會越覺得理所當然。他們一旦覺得理所當然就會覺得,自己做與不做,都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當你對他們嚴厲幾聲後,要求他們怎麼做,他們就會慢慢的去做。
開始時,我對他們笑嘻嘻的,因為,我覺得對孩子們要溫柔,因為他們正以為是孩子,所以,坐在那裏才需要學習,學習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所以,自己也沒有必要跟孩子們如獅子一般。整天板著臉……
可是時間一久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些孩子們,在知道你不會發火後,就大膽了,開始說髒話,開始為自己找很多的理由,就是為了不願意做某一件事。
而他們在乎的卻是,同齡人之間的比較,每天他們不會忘記的事就是“老師,我今天得了一百分,你給我加一個小旗。”
“老師,那誰的旗比我的多,給我再加幾個……”
他們最在乎的就是小旗,通過那些小旗,要告訴他們,努力爭取才會有小旗。
但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所以,有很多東西還是不能夠理解的,比如,他們的父母花很多錢,送他們到托管班,就是為了讓孩子比別的孩子學習好一點。
每一個父母每天在接孩子之前,都希望,孩子的表現比上一天要好一些,他們總是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而對於孩子們,隻學習,他們是不願意的,有一個孩子不寫作業,就是喜歡玩,她還喜歡畫畫。
我大聲和她說話,她就很倔強,我小聲和她說話,她的聲音就很大。
“我畫你,你寫作業,我們兩個比賽,看誰先完成好嗎?”
她說“好”。
然後就認真寫作業,邊寫邊看看我。
孩子們的心理活動很簡單,就是喜歡自己超過別人,證明自己是最棒的,得到獎勵就高興了。
每天接他們們時,在校門口,他們總是滿頭大汗,笑嘻嘻的。我說“老師隻能給們其中一個人拎包,你們石頭剪刀布,誰贏了就給誰拎包。”
他們就會異口同聲的說“好啊”。
每出一個手,總是那麼認真,即使在玩遊戲,他們都會很認真的。
“我後悔了,早知道,我就出石頭了。”
一路上,他們總是研究誰出那隻手的問題。然後,我就拎起贏了的同學的包。
他們也就很情願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輸了……
孩子們並不是什麼都不懂,對於孩子們,應該讓他們知道的一些道理,決不能遮掩,要把真相告訴他們。
因為他們正在成長,需要一些東西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這幾天,老是出錯,總是把他們的作業弄錯,然後,他們就會說“老師,你教的不好!”
孩子們喜歡每天都能得一百分,如果得不了一百分,就會生氣,然後,否定你教的不好。而當那些簡單的題也出現錯誤時,那是你無法去解釋的,因為事實就在麵前,他們的成績就在眼前。
家長喜歡全對,喜歡孩子們得一百分,每天都會翻他們的作業,如果他們看到作業錯了,就會心情不好。
是的,這是每個人的心理反應,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而當他們發現錯誤時,就會心情不好,然後就會責怪孩子以及批改作業的人。
有時候,會覺得,心情不好,然後就會悶悶不樂地想:怎麼就這麼粗心,怎麼就不仔細!
其實,想一想,成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一個人的各方麵成長,是慢慢脫胎換骨的過程……
每一天都很感謝自己,感謝生命,即使偶爾心情會不好,但是心情不好比起一輩子來卻是那麼的微不足道。不管一天有怎樣糟糕的心情,還是到日落,第二天太陽依舊升起了。似乎過了一個夜晚,再想想那些不好的心情,好像沒那麼重要了。
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要是我再長高一點,該多好。”
“要是,我喜歡的男孩也喜歡我該多好!”
“要是我跟我女神談一次戀愛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