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花旦》原汁原味地再現了西海固乃軍大西北風土民情。頗可一讀。
我想作者大概是一個秦腔迷,要不然他怎麼會把戲班的情況搞得那麼清楚呢?從角色行當,唱腔板路,舞台調度到具體的表演程式、唱詞念白,都了如指掌,真不容易。
《花旦》的魅力在於平穩順暢,水到渠成。作品中大量民俗活動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搶救挖掘民俗文化,刻不容緩。
方寸舞台別有天地,大千世界濃縮舞台。《花旦》揭示的正是這種現象。
閱讀《花旦》,仿佛再一次走進了西海固神秘的地帶;吼一聲悲壯的秦腔,才能體會到大山的雄壯。
文如其人。《花旦》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生活閱曆和知識層麵。
《花旦》的獨特之處是它以西北農村特有的社火形式為主線,再現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民俗活動。通過這些民俗活動來揭示社會現象和人物命運,作者匠心獨具。
《花旦》的問世,為寧夏文學增添了新的亮色,它的成功之處不僅僅在於篇幅和厚度,而是創造了一方新的文學天地,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大西北眾多民俗活動。這是作者長期以來根植生活,執著追求的結果。
辣野、結實的《花旦》為整齊劃一的寧夏文壇增添了一個異數。
《花旦》展現了二十多種民俗活動,使人有一種陌生的新鮮感——新奇也是一種美麗。
人生是戲,世事是戲。誰是戲中公認的主角?誰又是戲劇情節的啟承轉合者?戲給戲外人以安慰,戲讓戲中人重演世間喜怒哀樂。看戲中曆史要細心,悟戲中現實要耐心。戲劇家、作家火仲舫又捧給我們一台戲。
都說情緣的收成很難做到顆粒歸倉;又說罪孽的倉庫裏是閻王爺的眼睛。也許是因為藝術家良知不滅,才讓我們於這戲中獲得大愛生命。這是小說《花旦》給我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