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3 / 3)

“難不難啊,瑞漫?一萬字呢。”論文不是Sophie的必選科目,她決定還是老老實實地參加年終考試。

“想觀點和角度難,知道寫什麼了其實一萬字並不算太多。我現在就怕自己的觀點不夠新,都是別人說過的。”

“要有新觀點很難啊,你的準備時間其實也沒有那麼多。”

“對啊!我知道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從書裏看到的,人家已經說過了。檔案庫的資料別的曆史學家在做研究的時候八成也看過。”

“還好我不用寫論文。”

“等準備考試的時候你就不這麼說了,我們少考一門,哈哈!”

“而且畢業的時候有一件實實在在的自己的作品的感覺也很不錯。”

“Sophie,你看那幾顆排在一起的星星,會不會是什麼星座啊?你能從今天的星圖看出個什麼名堂來不?”

“完全不行,非常不好意思,我無法從星星中讀出我們的未來。”

“哈哈,也就在偶像劇裏麵才看到星星就能講出什麼那是逝去的人在守護我們之類的話。隻希望這不是我們這輩子最後一次躺在草地上看閃著光的夜空。”

三十八

第三年的課程明顯難度加深,但學習之餘大家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申請學校和找工作上了。夏瑞漫決定先gapyear一年再報研究生,所以跟別人比起來生活顯得特別的悠閑。但那也隻是跟那些為了寫個人陳述和準備公司麵試早上7點起床晚上兩點睡覺的人比起來而已,大三的課程加上論文的壓力,並不輕鬆。大三的曆史課程的閱讀量突然一下子又增加了許多,每科每周必須要讀的頁數就有一百多頁,除此之外還有選擇性書目和每幾周要交一次的兩千字作文。而大三課程與大一、大二課程最大的不同則是加入了必讀第一手資料。考試時也需要分析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可能來自任何一周的知識,選擇性複習不再是一種可靠的考試戰略,所以每周的課都不能落下。其中一門課夏瑞漫非常天真地按著興趣選擇了啟蒙運動,這說是一門課,其實是兩門課,曆史跟哲學思想的結合。本來第一手資料就不好讀,幾百年前的人寫的東西更不好讀。狄得羅、盧梭、洛克等,雖然都是聽上去耳熟能詳的名字,但要針對他們的思想和哲學加入自己的理解,結合曆史背景,有條理地說出個一二三來,還真不那麼容易。

因為第二年關於阿拉伯與以色列的糾紛的課實在很有趣,夏瑞漫在第三年又果斷決定選擇另外一個跟中東地區有關的課程——波斯灣的競爭。對波斯灣完全無任何了解更是夏瑞漫迫不及待地想學的原因之一,她最無法理解的就是某些人之所以選擇某一門課完全是因為以前已經學過這門課,所以不需要太努力也能考個過得去的分數。每次學習重複的課程時,時間都像靜止了一樣過得極慢,無聊之感爬滿全身。或許學習對其完全不了解的課程需要多花心思,但收獲也的確更多些。

不過“波斯灣的競爭”的教學內容與夏瑞漫的想象有些差距,本以為重點會是波斯灣國家的內部發展,但討論最多的其實是美英在波斯灣的外交政策,波斯灣國家的國內事宜倒是鮮少觸碰,當然因為外交與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密不可分,也會順帶著提到國家內部的發展,但重點還是外交關係,簡直就是國際關係課程。學習這門學科讓夏瑞漫感受最深的是,大眾眼中的曆史與進行學術研究後寫出的曆史之間的差距是多麼巨大,人們心中的美國總統形象與他們真正在做的事情之間的差距是多麼巨大。而每次讀完跟美國的外交政策有關的內容,夏瑞漫腦子裏常常隻有兩個字無限循環,虛偽虛偽虛偽。每學一門與美國有關的學科,夏瑞漫對它的印象就會往下降一些,學到波斯灣時又是一個曆史新低。那簡直是讓人特別惡心,惡心得讓人想吐。

說起另外一門課程,夏瑞漫也有滿肚子的話要說。學習不同的曆史學派跟別的課程比起來完全是另一番天地,新的景象。夏瑞漫從來沒學過以如此大量理論為基礎的課,突然一下子有點吃不消。曆史跟社會科學最大的區別不就是曆史學家少講理論而多“就事論事”,探討每件事情的差異性,以實際例子和文獻作為依據嗎?抽象的理論知識讓夏瑞漫一夜回到剛來Woodlands的時候,吭哧吭哧讀了好幾十頁還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