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知道李城外先生是在圈內人的各種傳說中。
再次知道李城外是從父親的口中,並知道了他就是自小父親總讓我們學習做榜樣的致婷姐的夫君。
後來讀到李城外在《電大的“紅絲線”》一文中寫道:“感謝電大給我倆牽上了紅絲線,出於一種回報母校的情結,也出於一種和正規大學生‘較勁’的心態,我和妻子相互激勵,從不懈怠,在兒子10歲時,她竟然考上醫科大學的研究生。我仍然不會甘拜下風,對自己鍾情的文學事業越發癡迷——”
難怪李城外有“我考不贏你娶得了你”的心語,這是多麼別樣的“圍城”方式!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向陽湖文化人采風》一書中,《我的“向陽湖情結”》李城外寫道:“忘不了親人們的厚愛,身為醫學碩士的妻子為我當了幾年‘秘書’,利用休息時間打印出我寫下的全部文稿,讓我在案牘勞形之餘,切身感受了‘紅袖添香’之快”。
更難怪李城外是“錢迷”,他們這對夫妻,又何嚐不是如“錢楊”那樣的學問夫妻,城裏詩書和諧,樂在其中。城門堅固如城,必定無人可破。所以他才把錢鍾書先生《圍城》中的“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反解成“城外的人不想進去,城裏的人不想出來”。城裏城外,隨心而解。
他筆下的《“不破圍城非好漢”》一文中,寫到兩次拜訪錢鍾書卻讓錢夫人楊絳先生擋駕在“圍城”外。他執著的精神和風趣幽默的筆鋒,讓我讀了不由得笑出聲來。他那種真誠和不放棄的精神,常常感動著我。不放棄的過程,其實就是滋養好文章的肥料。
且不說李城外采寫過多少曾下放過向陽湖的文化名人;且不說他為了搶救、打撈向陽湖的文化有多少勞苦功高;且不說他兼有政協、作協和研究會諸多頭銜;更不說他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文摘》《傳記文學》《中華兒女》等等國家級報刊發表過多少文章和所出版過的書,因為這一切的一切知道的人太多了。
他實不愧是為通山人爭光的大山之子。
所以,我以一個女性的視角去審視他,在我眼中的李城外先生是一個受人尊敬,儒雅執著於追求且具有人格魅力的別樣才子。他既是大氣的又是樸素的;既是厚道的又是豪放的;既是別樣的又是普通的。
在今年十一月的市作協會上,他忙上忙下,忙了領導忙來賓,又要把椅子拉攏叫上他的同僚。一個都不拉下,一個都不忽略。這時的李城外,是顧全大局且善解人意的。
無論是從書中眾多的采訪照片上,還是見到李城外本人,從未見他穿過西服,哪怕打了領帶,穿了白襯衣,羊毛衫外仍然是一件隨意的茄克,而且是那種耐磨,質地較粗糙甚至帶點土味的茄克(幸好他本人的原始質地還算瀟灑)。
這足以說明,李城外是隨意樸素,且不願受世俗約束的。我揣猜,要不是一些場合的需要,他一定領帶也懶得打,邊幅也不用修,情願穿上粗布寬鬆的大衫,最好打個赤腳,牽著他的妻兒,隨意的走在向陽湖的田埂上。
這就是別樣的才子,別樣的城裏城外之高人。
2002.11.29於鳳池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