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陳詩鵬所在的小鎮隻有一所高中,而且還是個普通高中,教學質量也出奇的差。說教學質量差,是因為這所高中裏文科班有6個,理科班隻有1個。文科生人數明顯多餘了理科生的人數,又按中國人普遍認為文科生讀書不用動腦子的想法,那肯定是這所學校裏的教學質量出現問題了。

為此縣教委的領導跟小鎮的校長有過特別的交流,說是學校一定要把理科的發展提到日程上來,說到最後還特別的引用了那句土的掉渣的豪言壯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為議論的根本依據。

校長被領導這麼跟打木魚似的一敲,頓時也認為發展理科是勢在必行,也決心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了。但改革是說來容易,做著卻難。這就好比放衛星的時候種莊稼,隨口一說畝產三萬斤,當真要落到實處,也是**立牌坊,裝逼而已了。

其實教育改革的難處主要還是在於錢,一說到錢,這就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我們中國在什麼事上都顯得大度,但唯獨到了錢方麵,卻是怎麼也大度不起來。校長每次去縣教委向領導要錢談改革的時候,縣教委的領導們就開始打太極,推來推去。這沒有資金,因此關於教育改革的事,隻能是被暫且的擱置。

擱置始終是暫且的,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冬不過三月。天底下哪裏又會有一成不變的事了?終於,教育改革的轉機來了。

這一年,小鎮如熱水裏加了硼砂,徹底沸騰了。

原來這一年這所高中在隻有300人參加高考的情況下,竟然有多達50人考上了本科,其中11人還是211、985的重點高校。小鎮上都說今年的高考成績是創了學校的曆史新高。縣教委的領導們頓時獨具慧眼,覺得這所學校有潛質,於是馬上撥了資金,說是要把這所普通中學打造成縣裏麵的重點中學,以此來獲得國家更多的科研資助。

這條驚天動地的新聞很快就轟動了小鎮,小鎮上人們集體的高潮來了。

陳詩鵬也幸運的成為這次高潮的催化劑,因為他就是那11個上了重點大學的人之一。這個平日裏最不出眾的學生考上了重點大學,就如同桑拿房裏來了不是領導的人搓澡,多少是讓人感到有些驚訝的。陳詩鵬的體育老師說,沒什麼驚訝的,這娃娃體育好,跑的快,是靠體育特招考進去的。

體育特招?這個新詞彙讓小鎮上的人們有些茫然,他們從來都隻聽說過特務、特警、特價大甩賣,怎麼還出現了個“特招”。特招是什麼?體育老師解釋說,體育特招就是考察你的運動水平,運動水平就是你跑的快、跳的遠。跑得快、跳得遠就能上大學了,對文化成績要求不高。

體育老師說跑的快、跳得遠就能考大學,小鎮上的人們如獲至寶。小鎮上立馬掀起了一股體育訓練的風潮,一時之間好像所有的父母都起心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搞體育。陳詩鵬的體育老師很有商業頭腦,立馬成立了一個體訓班,每個學生隻需交600塊錢,就能接受他專業的指導訓練一學期。很快,就有30多個學生慕名的來報名。就連街頭賣肉王的兒子肉墩也來報名了,說是人胖力氣大,可以練相撲。

陳詩鵬見體育老師這一下子光培訓費就輕輕鬆鬆的賺了幾萬塊,羨慕不已,並暗暗立誌,將來也要當一名體育老師去。

搞體育的都很講義氣。陳詩鵬的體育老師發了財,還不忘請陳詩鵬去吃了一碗麵條,說是感謝他的廣告效應。

這時,一個老阿婆拉著她的孫子,也找到這個如今已遠近聞名的體育老師,說道:“他老師,我這個孫子就是個子有點矮,18了才1米59,學習成績不好,你看學體育還有希望不?”

體育老師頓了頓,說:“我們鎮上的娃娃能吃苦,不像城裏麵的娃子嬌氣,他努力訓練,誰都跑不過他,將來還有機會參加奧運會了。”

老阿婆雖然不知道奧運會是個什麼會,但想能去開會的自然就是領導了。一想到自己的孫子以後能當領導,她就高興不已,說道:“他老師,你放心,這孩子別的不說,但就是特別的能吃苦,平時晚上看電視都要看到0點過後才睡了。他如果平時不刻苦訓練的話,你就給我打,打壞了也不要緊。”說著從衣兜裏小心翼翼的摸出600塊錢,緩緩遞給體育老師。

體育老師接過錢來,看也不看,揣進兜裏,高興的說:“你就放心吧,1米59的身高沒問題的,打籃球雖然搶不到籃,但練一練運球肯定還是很靈活的,可以打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