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秦懷恩忽然間跪倒在地,“砰”地一聲,重重地給公叔瑾磕了一個大大的響頭,“皇上聖明!”舉止看起來十分突兀。
但已經沒人覺得秦懷恩傻,或者舉止不當了,公叔瑾語氣很溫和地問,“秦懷恩,你這是何意?”
秦懷恩抬起頭,看著公叔瑾說,“自打五年前起,無論勝敗,西北駐軍重未被拖欠過糧餉。”
五年前,公叔瑾還是太子,剛剛把持了朝政,也就是在那一年,公叔瑾親自去丁家請了丁誌成出山,這代表著他的雄心和決心,可又有誰知道,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克服了怎樣的困難,想要做到秦懷恩說的,“無論勝負不拖欠一文糧餉”,他曾怎樣殫精竭慮、力排眾議和眾臣周旋?!
秦懷恩短短的一句話,連稱讚都算不上,隻不過是在陳述事實,和公叔瑾以往從做皇子、太子起便得到的數不清的阿諛相比,簡直不堪一提,偏偏,就是這麼一句無比質樸的話,讓公叔瑾激動不已,仿佛所有的苦和難,都得到了最高的褒獎。
秦懷恩話音方落,已有朝臣跟在他的身後跪下了,口中同樣高呼,“皇上聖明。”
公叔瑾從把持朝政開始,就在不斷地整頓吏製,幾年下來,效果也是挺明顯的,他的周圍漸漸地聚集起了一批和他誌同道合的能臣幹吏,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並不是空穴來風。
此時,這些率先跟在秦懷恩身後跪下的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大臣跪了下來,終於,敞闊的大殿內,兩百多個各品級朝臣全都自動自發地跪下了,包括坐在公叔瑾身旁的公叔寧,他們齊齊誠心誠意地高呼,“皇上聖明。”聲勢震天,那種萬眾一心的氣勢,足可以吞天噬地。
公叔瑾的眼睛濕|潤了,誰能了解他此時內心的感動呢?!他先看向了朝著他微笑的公叔寧,心中愈暖,這種分享的幸福,實在是珍貴無比,他又看向跪在玉階下的秦懷恩,表情愈發柔和。
在這一刻,公叔瑾原諒了秦懷恩身上那些原本就無足輕重的,所有的小毛病,心中篤定,做為眾臣楷模,秦懷恩是最合格的,沒有之一。
對於這樣的能臣、忠臣,公叔瑾覺得如果自己還要苛責,那麼就不是昏聵的問題了,而是禍國殃民、天理難容,必遭天譴!
大朝會就在這樣君臣無比融洽的氣氛中結束了,公叔瑾相信,往後西北的軍費再要起來,就不會那般困難了,實際上,自打西北大捷後,軍費就變得容易了不少,除了從異族人那裏的收入外,秦懷恩隻要銀子,不要糧食,就解決了很大的困難。
大朝會結束後,是例行的小朝會,就是留下一些朝中重臣,商量比較重要的事兒,為了更好地樹立秦懷恩這個榜樣,公叔瑾今天留下來的人比較多,有五十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