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磨難】
晉哀帝興寧元年(公元363年)三月,東晉帝國的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郡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京口為其治所,在今江蘇鎮江),一位名叫劉翹的小功曹(相當於現在的文秘)心情很鬱悶。鬱悶的原因是本山大叔說的那句話:人還沒死,錢已經花完了!
根據東晉帝國人事部門的相關規定,在晉陵郡像劉翹這一級別的低級公務員,編製共有一百零八人,正好與水泊梁山鼎盛時的幹部總數相當。雖然東晉帝國政府在給官員發工資時並不特別吝嗇,但這樣的芝麻小吏,薪水也實在不能太豐厚。當然,劉翹的工資比上固然不足,比下還是有餘的,較之大部分小老百姓,他的生活不能算拮據。但人對貧富的感覺,並不僅僅來自於絕對收入,更來自於對比。看看他的老爹吧,劉靖,東安太守!再瞧瞧嶽父趙裔,平原太守!夫妻倆可都是市長家裏出來的公子、千金啊!目前的日子對他們來說自然是太苦了,《宋書》直接用兩個字概括:“家貧。”特別是現在,妻子趙氏已懷胎十月,劉家馬上又要添丁進口了……
其實東晉帝國這一年原本應該是隆和二年。但就在新年後不久,晉哀帝司馬丕的生母周太妃突生重病。為了給母親祈福消災,司馬丕便不顧改元在歲首的慣例,於二月宣布改年號為“興寧”,大赦天下,想求一個興盛安寧。
雖然俗話說“事莫大於正位,禮莫盛於改元”,但那講的是天下一統的太平歲月,如今可大不相同。這一年的華夏大地上,即使不算那些草頭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就有五個:東晉、前燕、前秦、前涼、代,年號有七個:隆和二年、興寧元年、建熙四年、甘露五年、太始九年、太清元年、建國二十六年。而且這種狀態自從司馬家的一群王爺們為了爭權奪利,不要命地自相殘殺以來,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了。因此也害得老天爺對改元這檔子事產生了審美疲勞,就像一個天天受賄的貪官老爺,已不大記得清有多少人行賄一樣。結果,老天爺對司馬丕的討好頂多打了個不耐煩的哈欠,什麼福也沒有降,周太妃隻撐到這年三月十七日(公元363年4月16日)便病死了。
司馬丕很傷心,但朝中大臣如仆射江虨(bīn)等一班老學究說了,隻允許他表現出適度的傷痛。因為司馬丕是從小宗入繼大宗當上的皇帝,所以從禮法上講,他的母親已經變成了當朝太後褚蒜子,而不是周太妃了。既然隻是死了個“嬸娘”,自然不許太難過!和東晉的其他皇帝一樣,司馬丕隻是被世族豪門們推出來的門麵,既無魄力,又無實力,不敢像明世宗朱厚熜那樣和大臣們玩一次“大禮儀”事件,隻好妥協了。他原想服喪三年,大臣們不準!想服喪一年,大臣們也不準!最後定為服喪三個月。假如他知道司馬皇家的終結者也在此刻誕生了,會不會更難過一點?
大人物的傷痛會有史書記錄下來,廣大芸芸眾生則不會有這樣的待遇,盡管他們感受到的哀傷一點也不會比大人物小。就在司馬丕望著母親周太妃無奈辭世的這一天,小公務員劉翹的妻子趙安宗正在承受著分娩的陣痛。很不幸,是難產,急壞了屋內的接生婆和屋外的劉翹。天色漸晚,當屋內終於響起嬰兒的啼哭聲時,妻子的呻吟和氣息卻漸漸消失了。關於劉裕的出生日期,史書上有兩種不同的記載:《宋書·武帝紀》認為,“晉哀帝興寧元年歲次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即三月十七日,與周太妃的死在同一天,本文采用此說;《宋書·後妃傳》記為,“晉哀帝興寧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
劉翹走進屋,眼前是非常冷酷的現實:二十一歲的妻子已經香消玉殞了!小公務員又把視線移向還在啼哭的男嬰,目光裏充滿無奈與憤恨:要怎麼養活他呢?那時候京口可沒有超市,連“三鹿”都買不到。雇一個奶媽?光辦理妻子的喪事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再加上這樣一筆長期開銷,對於早已入不敷出的劉翹家來說實在無法承受。而且這個孩子簡直是個災星,一出世就克死了娘,留下恐怕不吉利!想到此,劉翹心一橫,牙一咬,抱起孩子走出了屋子……
片刻之後,一個哺乳期的少婦急匆匆走進這個因剛剛死了女主人而顯得有些陰鬱的小屋。她懷裏抱著一個嬰兒,臉上怒形於色:“再難也不能扔掉孩子啊!這對得起我剛走的妹妹嗎?”劉翹低著頭,無言以對。見此情形,少婦道:“好吧,你不養,這個孩子交給我來養好了!”
於是,這個剛出生便死了娘,又被爹拋棄的孩子便寄養到了這位少婦家。這個孩子也因此得到小名——寄奴。他的大名,是劉裕。按《宋書·劉懷肅傳》的說法,這位少婦是劉裕的從母。從母也就是母親的姐妹,那麼她應該也姓趙。有文章稱,此人是劉裕的從叔劉萬之妻杜氏,此說與《宋書·劉懷肅傳》的記載相差很大,也與《宋書·符瑞誌》中“皇妣既殂,養於舅氏,改為寄奴焉”的記載相矛盾。
不論是趙氏還是杜氏,劉裕這位從母待他極好。她當時剛生下第二個孩子劉懷敬不久,為了保證小寄奴有充足的營養,甚至給自己的兒子斷了奶。很多年後,劉裕已成為極有權勢的大人物,他特別照顧這位因自己而被虧待的表哥劉懷敬,授予他會稽太守之職(相當於紹興市市長)。因為劉懷敬資質愚鈍,能力低下,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但劉裕不為所動,說:“故去的姨媽對我有再生大恩,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見《南史·列傳七》)劉懷敬終因母親的善舉而頻得好運,劉宋代晉之後又升任尚書(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金紫光祿大夫(榮譽加官,無實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