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立特裏亞地區自埃國形成國家以來就一直是埃國的領土。1557年,奧斯曼帝國侵占了這一地區。1890年,意大利再次侵占這一地區,並正式命名為“厄立特裏亞”,此名稱沿用至今。厄立特裏亞地區就是埃國紅海沿岸地區,總麵積超過12萬平方公裏,失去了這一地區,埃國就將成為內陸國。所以,厄立特裏亞地區對整個埃國具有重要意義。而埃國在北寧政府的大力援助下收複了這一地區後,埃國國民對中國一直很友好,當然他們對康凡更是另眼相看的。
朱迪在非洲從事外交工作的那些年裏,與多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建立了良好關係,尤與埃國麥納利克皇帝私交甚密,這從麥納利克皇帝可以很放心地委托她將那些價值連城的鑽石轉交康凡一事上就能看出來。而朱迪也是竭盡所能幫助這些落後的非洲國家,在她的遊說下,美國政府在教育、醫療等方麵給予了上述非洲國家很大的援助,也使朱迪成為最受非洲人民歡迎的人,在埃國的威望很高。
因此,憑借康凡和朱迪在埃國的威望和影響,這次倆人再次聯袂出手,佐迪圖女王、馬康南攝政王以及其他那些埃國的軍政要員們都給予了倆人相當好的配合,也就促使埃國時局迅速趨於穩定。但埃國國內還有一股由法國人和意大利人扶植的親歐洲勢力卻被康凡忽略了,而忽略對手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佐迪圖女王的皇宮坐落於埃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城內,而亞的斯亞貝巴城位於埃國國土的中心地域,與遠在埃國厄立特裏亞地區紅海岸邊的馬薩瓦基地相距1千公裏之遙。但亞的斯亞貝巴城郊有一個由中國政府援建的機場,從馬薩瓦基地乘機去該城還是很方便的。去的時候,康凡一行乘坐的就是“鷹-乙”軍用運輸機,可在準備返回時,天氣突變,連續幾天都是雷鳴電閃、暴風驟雨,在這種氣候條件下,肯定是走陸路更為安全一些。
由於亞的斯亞貝巴與馬薩瓦基地之間沒有鐵路,隻有一條被當地人美其名曰稱為“國道”的硬土路麵公路。因此,接到李晉卿局長的命令後,60名空降兵部隊官兵乘坐“鐵馬-丙”型輪式裝甲運兵車經這條“國道”從馬薩瓦基地趕到亞的斯亞貝巴,接上康凡和梅香後就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歸途。
“鐵馬-丙”是“鐵馬”係列裏綜合性能最為完善的一型,目前已經成為馬薩瓦基地國防軍駐軍陸軍輕型機械化部隊的主戰裝備。這次這5輛“鐵馬-丙”是周定坤將軍專門調撥給李局長使用的,車組成員都是陸軍官兵,60名擔任警衛任務的空降兵官兵和康凡他們一樣都隻是乘客。
從亞的斯亞貝巴返回馬薩瓦基地的途中大部分為樹木稀疏的熱帶草原或是更荒涼的半沙漠地形,大雨造成的影響對越野能力超強的“鐵馬-丙”的行進來說幾乎可以忽略。如果不是放心不下馬薩瓦基地的防禦,康凡是絕對不會在這種當地很罕見的惡劣氣候中急著趕回的。再就是因為此時是8月下旬,正處在埃國的雨季,這場大雨什麼時候能停還真不好說。但就因為他這個“不放心”卻給埃國國內那些仇視中國的親歐洲勢力提供了襲擊的機會。
康凡與朱迪倆人同乘一輛“鐵馬-丙”,被夾在車隊中間行進。遭遇襲擊時,車隊正處在亞的斯亞貝巴和馬薩瓦的中途,由於“鐵馬-丙”車載無線電台的通訊距離隻有20多公裏,車隊這次又沒有配備專用的可以進行遠距離通信的大功率“鐵馬”通訊指揮車,根本無法與馬薩瓦基地取得聯係,真正的孤立無援!並且還很不利地處在一條狹窄而叢林密布的高原裂穀中,不但麵臨著襲擊者的攻擊而且隨時有被洪水衝走的危險!隻是由於襲擊者使用的都是型號雜亂的手動單發彈倉式步槍和少量的手榴彈,盡管都是騎兵,人數也肯定超過3百,但一時還無法對康凡一行構成嚴重威脅,為康凡一行棄車徒步逃生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