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屬內衛部隊的空降兵部隊已擴編為一個總人數為1萬5千多人的空降師,繼續做為國家安全局處置國內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部隊遂行使命。該部隊在安全局情報處的支持下,成為國內外敵對勢力聞風喪膽的強力組織。而情報處在李局長的親自組織下,觸角遍及國內各個領域並且向全球擴展,不計其數的素質極高的情報人員在一條看不見的戰線上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鮮血與生命捍衛著大清帝國的健康與利益。而廣大內衛部隊的其他各部隊也是各司其職,同樣在各條戰線上奉獻著他們的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他們維護了大清帝國的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造就了一個秩序井然、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國內建設環境,護送著新時期國內各項事業在一條蓬勃發展的軌道上順利前進!
而在這種有利形勢下,大清帝國按照國民議會製定的具備21世紀科學發展觀念的思路規劃改造和擴建的30多個各省傳統首府城市和新興城市如安遠轄區的華興和定西、黑龍江的興安、庫頁島的光複、吉林省的海參崴、南華省的南華等以及東北地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新疆等主要農作物產區已經與北寧轄區的幾個中心城市連成一個完整的框架。這個國家基礎戰略框架的建成,從規模上已基本上能夠滿足大清帝國近期發展的需要,下一步的重點工作就應該轉向技術升級和資源整合方麵了。至此,大清帝國就將原來的以規模化經濟建設為主的國策轉變為以改善民生、完善國內基礎建設上來。在此基礎上借鑒北寧轄區的發展經驗,以上述中心城市為重點,統一、合理、科學的規劃發展現代農、工、商業和科研、文化、郵政、通信、廣播、就業、醫療、教育等以及與國民的衣、食、住、行相關的各項社會事業的同時,發揮這些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大力推動城市周邊地區以及附近農村的發展。
技術升級和資源整合工作首先從各個中心城市的現代工業領域開始,就是在繼續不遺餘力的加大新技術應用的同時,將分散在這些城市中的眾多官辦工業企業按照國家的總體發展戰略需求進行國營改造與重組,全部劃歸給了十幾個新成立的大型國營公司進行統一管理與經營,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幹預下,依靠國家科技、軍事和財政等方麵提供的強勁支持,讓這些綜合實力雄厚的新公司與世界強國各個國營或是私有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廣泛競爭,以爭取到盡可能大的資源份額和商品市場。這一時期,大清帝國在繼續擴大基礎工業產品出口的同時,開始向全球各國大量銷售各種專為出口而設計的、采用國內過時技術和工藝的家用機電產品以及機床、汽車、工程機械、飛機、船舶等高端製造業產品。這些產品優先供應朝鮮、中南半島諸國,之後才開始供應全球市場,掀起了世界各國新一輪的采購風潮。其結果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工業原料和出口利潤比以往速度更快、數量更大的湧入大清帝國國內,大大加快了大清帝國整體工業科技和工業產能提升的步伐。而到此時,康凡和他的夥伴們都已經很清楚,大家那個要讓大清帝國成為當代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共同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工業的強大,受益最大的當然就是農業了。而農業是立國之本,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從前是、現在也是、未來也應該是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因此,工業首先就應該是為農業服務的,讓大清帝國從一個農業大國變為農業強國是其最終使命。目前大清帝國各省的官辦農場在工業體係新一輪的改造與重組工作實施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向國營農場的體製轉變和升級改造工作,這些國營農場成為大清帝國種植業、養殖業和畜牧業的主力軍。而其中那些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國營農場更是依托工業體係提供的化肥、農藥、拖拉機、汽車、飛機、各型新式農用機械以及以規模化、標準化完善的農田水利、電力設施和農產品供應、加工、儲備體係等,加上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與周邊自然環境形成和諧共存的局麵,出現了連續的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同時,國家製定的更為合理的惠農政策被各級政府廣泛推廣,促進了民辦農業的興旺,使其成為官辦農業的重要補充,進一步夯實了保障全國4億6千萬國民生活所需的戰略舉措,也讓仍然占全國總人口四分之一的農民的生活條件得以大幅度改善。現代化農業的持續興旺,不但徹底解決了全體國民的吃飯和穿衣問題,而且擁有了大量的剩餘農產品用於充實國庫或是其它用途。如此,大清帝國的現代工農業體係漸趨發達,社會各項事業更是一日千裏,實實在在的讓全體國民共同分享到了國家整體發展所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