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生產出的全部16架4發動機的“巨鳥”大型水上飛機也換裝了同樣的2千馬力級發動機,各方麵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除去在中美太平洋越洋航線上運營的6架之外,其餘10架用於北寧與南華、東華和西華省的遠程海上客貨航線使用。之後生產出的全新的“巨鳥-甲”型水上飛機中的首批8架也被用於上述航線,使中美太平洋越洋航線上運營的“巨鳥”增至8架,北寧至各個海外省的遠程海上客貨航線上運營的“巨鳥”增至16架,運力增加不少。後續生產出來的“巨鳥-甲” 水上飛機,8架裝備給了海航,用於執行從本土至埃塞俄比亞馬薩瓦軍事基地、本土至南沙群島、綠島、南華島、東華群島和西華群島等各個軍事基地的遠程軍事物資和人員的緊急運輸任務;2架裝備給了安全局的特戰部隊用於特種作戰。此後,各大飛機製造廠開始集中全力生產最新式的“大鵬”陸基大型4發動機遠程運輸機。
北寧轄區的綜合實力急劇增強後,其對偏遠的中國西南、西北地區的控製力也就增強了。但由於這些地區地形複雜、地廣人稀,與中原地區相距遙遠,交通極為不便,大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內部爭端不斷,曆史上又屢遭英、法、俄等列強入侵,經濟瀕臨崩潰,社會秩序相當混亂,大清政府對這些地區的控製一直也不是很有力。後來,北寧轄區派駐的政府機構和軍隊進駐上述地區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使這裏的邊防得以穩固、社會秩序趨於穩定,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健康發展,與內地的聯係也就日漸緊密。新建的從太原至西北、西南地區的幾條戰略公路和鐵路開通後,汽車和火車得以投入使用,進一步促進了這裏與內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也使這裏的現代文明氣息日漸濃厚。在北寧轄區資金、技術、設備、物資、人員等等的大力支持下,這裏的種植業、畜牧業和林業首先得到大發展,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區擁有的豐富自然資源陸續得以開發利用,迅速成為北寧轄區一個新的工業原料供應基地,其對大清帝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長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然而,總體來講,新建的幾條公路和鐵路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裏的交通狀況,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這裏交通不便的現實。一旦發生自然或是人為災害,仍是鞭長莫及。所以,在繼續完善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的同時,以航空運輸做為有效補充就是最便捷的方式了。
新式的“鷹-乙”運輸機由於機體小,在加滿燃油後執行西北、西南航線的運輸任務時,載貨量就變得很有限,運輸效率不高。“大鵬”陸基大型運輸機就是為此而專門研製的。該機的設計融合了“巨鳥-甲”兩棲飛機和“鷹-乙”陸基運輸機的特點,整機結構和外形經過精心改進,外部線條極為幹淨、洗練,看起來就是一架尺寸放大了的、多了2台發動機的“鷹-乙”運輸機。考慮到西北、西南航線大高度、遠航程的特點,“大鵬”運輸機采用了全密封增壓結構機身,設有帶臥鋪的機組成員休息室,無論是貨運條件還是客運條件都得到極大改善。其貨運型在左側機身後部開設有大型艙門,方便貨物裝卸,貨艙內可裝載10噸多的貨物;客運型的客艙內設有中間走道、頂部行李箱、廚房/飲食儲藏室、衛生間和舒適的高背軟椅等等,連同機上乘務員在內,共可載102人,並在機身左右兩側各開設有18個舷窗,視野良好。“大鵬”運輸機可以5百公裏的時速巡航,最遠航程達6千公裏,升限超過1萬米,集高度、速度、堅固、安全和舒適於一身,性能極為優秀,完全勝任動輒數千公裏的西北、西南遠程航線的使用要求。而且,依靠西北、西南地區修建的多座設施完善的機場和通訊/導航地麵站,“大鵬”運輸機在運貨時就可少裝燃油多裝貨物,將數千公裏的遠航分成若幹5百至2千公裏不等的中、近航段,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批量生產後迅速成為北寧民用航空運輸部門的新一代高端機種,與數量眾多的“鷹-乙”運輸機形成高低搭配體係,共同發揮作用。而北寧軍方也被該機優秀的性能所折服,立即向北寧航空部門提出了在“大鵬”貨運型的基礎上研製新型軍用運輸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