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基地的同時,北寧駐軍工兵部隊義務為馬薩瓦港擴建、修繕了港口設施,使港口煥然一新,得到當地民眾和政府官員們的高度讚揚。當基地建成後,基地內的電廠、水廠、氣象/水文觀測站、通訊/導航站、醫院、修理廠、冷庫等設施將會給當地人民帶來極大的好處,讓這片落後、貧瘠的非洲土地接觸和享受到現代文明。而基地內2萬名駐軍巨大的日常生活所需也將會刺激當地農業、漁業、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逐漸在當地形成一個新的社會圈子,各取所需、和睦共處,加深兩國軍民之間的友誼,穩定基地周邊社會環境。
但紅海沿岸屬熱帶沙漠氣候,幹燥而炎熱,朱迪很不適應,哭著喊著要跟康凡回北寧。康凡原計劃要在埃國多待些時日,以多熟悉熟悉這個陌生、遙遠、對大清帝國具有重要意義的非洲國家,待馬薩瓦軍事基地的機場初步能夠使用後,乘舒適的“巨鳥”飛機回北寧。但終歸拗不過朱迪的軟磨硬泡,不得不中途改變計劃。
“但我們現在還不能回北寧,我們還有事做。”康凡說道。
朱迪愣了一下,說道:“好吧,你隻要能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就行。”
隨著大清帝國與美洲各國海上貿易量的急劇增大,穿梭於太平洋各條航線上的商船越來越多,這其中一半以上是北寧遠洋運輸公司的商船。而北寧漁業公司的遠洋漁船隊也在迅猛壯大,作業海域已經遍及太平洋各處。因此也就需要在太平洋深處建成一個功能完備的航運中轉站和以艦船、兩棲飛機、對海雷達、氣象/水文觀測、通訊/導航係統等組成的搜索/救援體係,為過往商船和漁輪提供服務。
康凡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將宣布放棄其對太平洋上的北馬裏亞納、加羅林和馬紹爾群島的占領。所以,趁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瘋狂備戰,無心他顧之際,康凡密令北寧海軍神不知鬼不覺的奪取了這3個群島。當德國政府知道時已是一年之後的事了,而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德國海軍正被全球最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封鎖在德國本土的威廉港和不來梅港,寸步難行,成了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又過了一年,即1916年5月31日,英、德雙方在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北海海域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雙方總計261艘參戰艦隻中的那些排水量超過2萬噸、主炮口徑均在3百毫米以上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成為這場海戰的主角。英國皇家海軍37艘、德國海軍27艘這樣的移動的海上鋼鐵堡壘在海上排成兩條各自長達10多公裏的隊列,相互用巨炮對轟!最終,當這場堪稱“空前絕後”的大艦巨炮的血腥海上對決結束後,舍爾海軍上將率領的德國公海艦隊又被傑利科海軍上將指揮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成功地逼回了德國本土,再次成為“存在艦隊”,從此失去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