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這個國家深知自己國小力弱,因此就瞅準一切時機拓展生存空間,開辟海外殖民地,從世界各地聚斂財富。由於當時的清政府並沒有對其占領南亞各個中國移民聚居地、屠殺中國移民的罪惡行徑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更是助長了其囂張氣焰,但其仍對龐大的大清帝國心存忌憚。因此,數十年來,並沒有正式宣布自己占領南亞諸島,所以也就不存在主權歸屬的問題。中國移民在南亞的主要聚居地-加裏曼丹島至今仍屬無主之地,而中國移民正是此島的首批開拓者也是主要經營者,按照當代世界先入為主的國際慣例,收歸大清帝國所有理所當然。
加裏曼丹島就是中國人俗稱的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差不多相當於5個山西省的麵積總和。島中部是山地,有多座海拔4千米以上的高峰。島四周為平原,全島大部被茂密的原始熱帶雨林所覆蓋,由多條適宜航運的大河構成島上的水上交通網絡。城市都建在沿海平原地區,廣袤的內陸是與世隔絕的原始山地和叢林,傳說其中還生活著吃人的野人。本島擁有豐饒的熱帶物產,是一個理想的原料供應基地。適合發展石油、有色金屬、橡膠、醫藥、木材和農產品加工等基礎工業和修船、造船等機械工業。而且憑借這裏優越的地理位置,能夠有效控製南亞地區各條重要航道,例如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巽他海峽等以及周邊各海域。逐步形成中國大陸-海南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綠島群島-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防禦鏈條,保障大清帝國的南海-印度洋-大西洋海上航線的暢通,更好的與南亞、非洲、中東、地中海沿岸和歐洲等國進行海上貿易。
綜合考慮了上述情況後,康凡就有了進一步奪取加裏曼丹島的打算。荷蘭海軍遲遲不敢前來報複北寧海軍,但其對綠島群島周邊海域一直騷擾不斷,北寧海軍必須主動出擊了。
但加裏曼丹島的占領者並不是隻有荷蘭一個,而是還有英國。英國人從荷蘭人手中奪取了加裏曼丹島的西北部,並且擁有當代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這就增加了北寧海軍奪取加裏曼丹島的難度。但考慮到此時英國正疲於應付與德國的軍備競賽,主要精力放在了歐洲,對遙遠的南亞的控製力就不得不減弱,北寧海軍應該是有機會的。再者,北寧海軍擁有作戰能力超強的潛艇和航空兵部隊,無論是直接與英國海軍對戰還是切斷其海上補給線,都有一拚的實力。真要開戰,誰勝誰負真還說不準呢!
1914年8月,大清帝國宣布為保護加裏曼丹島上中國移民的正當權益,將收回此島,向英、荷兩國明確的表明了將為此不惜一戰的強硬立場,並大張旗鼓的開始備戰。
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在歐洲爆發,英國正在全力應戰,得知大清帝國的意圖後,立即同意將加裏曼丹島西北部“轉讓”給大清帝國。而荷蘭做為一個被歐洲兩大陣營均視為“無足輕重”的小國,已被歐洲所遺忘,哪裏還能找得到幫手?麵對大清帝國大兵壓境的緊急態勢獨木難支,打又打不過,不打又不甘心,猶疑不決。
“那麼我們就給他們點兒顏色看看!”康凡在綠島基地的指揮部裏拍打著地圖上標注的荷屬東印度地區,目光轉向窗外。不遠處,緊靠碼頭的水陸兩用機場上,一架架新近集結的海航“海鷹”戰機正翹首待發。
9月8日,晴,微風,一個絕好的飛行天氣。北寧海軍航空兵120架“海鷹”戰機滿載炸彈先後起飛,途中經海軍的“蛟龍”潛艇海上加油及補給後,飛越加裏曼丹島,對荷屬東印度其餘各島上的幾個主要城市展開猛烈的空中打擊。由於荷屬東印度群島森林麵積廣大,木材資源豐富,加上又處於熱帶地區,所以,上述這些城市的建築都是以木材做為主要建築材料使用的。因此,北寧海軍航空兵就大量使用了燃燒彈,致使這些城市發生大麵積火災。火勢凶猛,根本無法控製,進而將城市周邊的森林也引著了,引發了更為可怕的森林大火。火舌過處,一切俱都成為一片焦土!在持續十幾天的行動中,當地荷蘭人的海軍艦艇、陸軍武器裝備以及各類作戰物資等還未等派上用場就被悉數報銷,軍民嚴重傷亡。這種根本無法還擊並且破壞巨大的空中打擊行動給當地荷蘭人造成巨大的恐慌,使其本就脆弱的戰鬥意誌頃刻瓦解!這就是康凡說的“有限打擊”的妙處:在己方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對敵方形成有效威懾的情況下,使用己方占據絕對優勢的技術兵器對敵方重要地區采取一邊倒的軍事打擊,不是為了殲滅多少敵方兵力,而是摧毀敵方戰鬥意誌,以最小的戰爭投入獲取最大的戰爭好處。因為,實戰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運用往往效果不佳,多數敵人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兒——日本就是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