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鷹”在機頭和機背各設有1個覆蓋著透明防彈玻璃的鋁合金電動旋轉炮塔,炮塔內並列安裝2挺07式航空機槍,由位於炮塔內的偵察/射擊手操縱,在垂直方向0-80°、水平方向180°之間靈活射擊。另在後機身的機艙中裝設了2挺07式航空機槍,一左一右,分別由2名射手操縱,通過可開閉的機身舷窗向左向右對地或對空射擊。機身中部機艙設置專用的炸彈艙,可攜帶50、100和500公斤的航空炸彈,進行對地或對海攻擊。飛機設有正、副駕駛員、導航/無線電員/投彈手和偵察/射擊手等共7人。機身結構進行了加強,重要部位都增設防彈裝甲,防護較好。由於其性能卓越,能夠執行攻擊、偵察、運輸等多種任務,與現裝備的“追風”係列軍用偵察機高低搭配使用,極大的增強了陸軍航空兵的作戰實力。
“海鷹”可執行所有的海洋監控任務,必要時也可執行海上攻擊任務。與“天鷹”不同的是,“海鷹”由於特殊的需求,隻在後機身兩側各設置了一個安裝一挺07式機槍的觀察所兼炮塔,其中乘員身兼觀察員和射手兩職。機上裝備有完備的飛行儀表和無線電通訊/導航設備、雷達、主動式紅外線搜索裝置、強光探照燈、醫療器械等,戰時可裝載深水炸彈或航空炸彈攻擊敵方潛艇或水麵艦隻。最高時速降至320公裏,升限也降至5千米以下,但最大航程增至3千公裏以上。同時裝備北寧海警和海軍航空兵部隊。
由於“鷹”式係列飛機生產工藝複雜,技術含量相對很高,初期產量不可能很大,而“騰雲”係列飛機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後期的生產型號工藝成熟、性能可靠,產量漸大。同係列的多種民用改型和“追風”軍用型在各個軍、民用部門的應用越來越廣,仍然是北寧轄區各行各業的絕對主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雖然由於技術條件和航空理論的限製,當代世界上的軍用飛機還很簡陋,各方麵性能與“追風”偵察機都無法相比,更別說更先進的“天鷹”了。但20世紀初的世界航空技術發展勢頭很猛,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進步是肯定的。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還是必需的。因此,康凡和航空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又開始研製設計一種真正的戰鬥機,以與當代世界上幾個強國近幾年已經開始爭相出現的各型軍用飛機爭奪製空權。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新式戰鬥機仍是基於“追風”偵察機而改進設計,由雙座改為單座,稱為“追風”戰鬥機。加強了機身結構,換裝了改進型發動機,起落架由固定式改為可收放式,降低了空氣阻力。由於改動不大,現有成熟的“追風”偵察機生產線稍加改造就可滿足“追風”戰鬥機的生產要求,所以很快便完成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