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我似乎看見了曙光(2 / 2)

日軍一敗再敗。12月底,數萬日軍殘軍被晉軍包圍在朝鮮南部沿海港口城市釜山周邊的狹小地域裏,拚死頑抗。此時,朝鮮半島開始進入冬季,氣溫急劇下降到冰點以下,寒風凜冽,大雪狂瀉。斷絕後勤補給的日軍沒有禦寒衣物、缺食少藥,凍、餓、病死者與日俱增,全軍覆沒的時間已經可以用小時來計算了。

慈禧太後連發好幾道急電,要求康凡停止進攻,但康凡始終置之不理。最後,美國政府終於按捺不住,出麵直接幹預戰事,而能夠說服康凡的人當然隻有多諾萬和朱迪了。

康凡接受了多諾萬和朱迪的勸說,同意在美國政府的監督下,讓殘留在朝鮮的日軍乘中立國船隻回國。但一向行動快如閃電的晉軍這回卻很遲緩,又拖了將近一周時間,等這股寒流過去後才開始慢吞吞地撤圍。被圍日軍早已油盡燈枯,這一周的時間終於擊垮了日軍最後的意誌,引發了大規模暴亂,為了爭搶一點點食物、飲水、燃料甚至是死去的戰友身上的衣物而進行著你死我活的爭鬥,進而發展為自相殘殺。監視撤軍的晉軍官兵們冷漠地注視著這一切,毫不留情的將英國提供給日軍的救援物資全部扣留,不給日軍一星半點。英國外交人員強烈抗議晉軍的不人道行徑,但被晉軍禮貌的控製住,幹著急沒辦法。

“康凡你這樣做是不是有些不妥?”多諾萬和朱迪都表示不理解。

康凡表情冷峻的說道:“我們國家有句古語叫‘除惡務盡’,我想二位都知道是什麼意思。隻是因為二位的介入,我才不得不做出停戰的決定。二位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就如此了。”

多諾萬和朱迪麵麵相覷,都沒敢再說話。

最終,數萬被圍日軍撤回國內的不到總數的一半,其餘的都葬身在朝鮮半島的冰天雪地中了。中日戰爭結束。

此次對日俄兩國的作戰行動是康凡指揮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大戰,俄國丟掉了自1860年以來就占據的大清帝國的黑龍江-阿穆爾河南岸至日本海沿岸地區。日本雖然從俄國手中搶得了半個薩哈林島和周邊的幾個島嶼,但丟掉了整個朝鮮半島。日、俄兩軍的人員、武器裝備、作戰物資等大量損失,喪失了在大清帝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原有的一切權益和資產,可謂是一敗塗地。而康凡他們不但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幾乎全殲侵入大清帝國的數十萬敵軍,打出了國威、軍威,收複了大片失去的和被占據的國土,並趁此機會強行收回了俄、日兩國在大清帝國境內的一切權益,包括盛京、天津、上海、武漢等地的租界、租借地和在大清帝國境內的所有路權、礦權、工廠等。一舉扭轉了清政府搖搖欲墜的頹勢,在國際上確立了強權地位,使整個世界為之震撼!他們卓越的膽識和剛強的民族意誌以及敢於挑戰強敵的豪邁氣概影響了國內從普通民眾到士紳官商等等的眾多人士,贏得了國內各界的普遍支持和擁護,使整個大清帝國國內形勢在悄然發生著某些變化。而當代各個世界強國不情願也隻能情願的接受這個新生的大清帝國地方勢力擠入世界強權之列與他們分庭抗禮的現實,表麵上再也不敢輕易造次。和平的日子重又到來,國內、國際形勢從未有過的好。

康凡似乎看見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