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我的晉軍的第一個勝仗(2 / 2)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康凡便和朱迪在警衛營的護送下,一路進京。本來是要乘火車的,但火車優先運送回撤山西的晉軍大部隊,沒必要因為自己進京而擾亂既定撤軍計劃。正好朱迪也樂意和康凡清清靜靜地同行,便一同開了SX2300進京。

曠野裏風很大,飄著細雨,寒意森森,警衛營的官兵們緊閉了車門,隻留了車頂的機槍射手警戒。由於車頂武器站是敞開式的,執行警戒任務的機槍射手都套上了能遮風擋雨的迷彩偽裝衣、戴上了風鏡,分左右護送康凡的SX2300。SX2300車裏很舒適,空調的溫度正正好好。朱迪一會坐在駕駛室裏一會又挪到後麵的生活室裏,將車上各處瀏覽了好幾遍,象是得了多動症了。

康凡在進京的途中重新擬訂了一份奏折,將自己所了解的1899到1901年間發生的曆史事件以自己預測為借口都做了詳細說明,向慈禧太後陳述了由於縱容義和團以及朝中部分大臣等的排外行動而導致的八國聯合武裝入侵中國的嚴重後果,並奏請了自己的計劃:“以眼下吾之國力,斷無與列強戰而勝之可能。諸強中,以英、美等國之‘維持中國的領土完整及門戶開放政策’最為吾可用,其意為與吾保持長期貿易,以利相圖矣。與之交往,彼此俱可謀利。然俄、日兩國心計險惡,爾等對吾富饒之東北圖謀已久,意欲占吾之國土、奴役吾之國民之心盡顯,當興舉國之力與爾等鬥爭,萬萬不可妥協示弱。然因俄、日兩國之圖謀有悖於英、美之希望,威脅英、美等國在吾大清之利,矛盾如能激化,便可為吾所用,離間諸強。而今下官已於天津痛擊倭寇,列強震撼之餘,量其暫無侵吾之心。眼下之威脅以俄國最為凶險,下官已與壽山將軍聯合,固吾東北邊防。奏請太後與英、美等國示好,向爾等施以撫理、協作之態,求安於一時,臥薪嚐膽,積極備戰,以圖強盛,再謀戰事。義和拳者,非國事之戰爭,乃黨禍之戰爭也。眼下當以遣散義和團眾,曉以仁理,安撫國民情緒,緩和與諸強之矛盾,全力備戰為上策。”

慈禧太後在招撫還是遣散義和團一事上舉棋不定的主要原因一是忌憚列強的實力,招撫義和團,列強必要開戰,而一旦開戰,大清決無勝算。因此不敢輕易與列強交惡,所以也就不敢大肆縱容義和團,有意遣散;二是由於受一幹朝中重臣如剛毅、毓賢、趙舒翹等“拳民忠貞,神術可用”的上奏以及載勳、載漪、載瀾等仇外思想的影響,有意招撫義和團,欲借其力共同對外。為難之際,看了康凡的奏折後,想到康凡能夠主動挑戰日本並戰而勝之,足以看出這個年青人的膽色與晉軍的實力。盡管這場衝突規模不大,但已是大清近幾年對外戰爭史上極其罕見的勝利!遍尋滿朝文武,也隻有在十幾年前的中法戰爭中取得鎮南關大捷的老將馮子材能與之比肩,再考慮到此人的種種驚世之舉,慈禧太後在冷汗直冒之餘不禁慶幸自己當初對康凡工作的支持是何等的正確!考慮到康凡的強勁實力以及壽山、聶士成、羅榮光等人忠貞不二的鼎力支持,一方麵能夠使自己的權力地位更為穩固,另外也在抵禦列強武力威脅方麵有了更強大更可仰仗之兵,內外當可無憂,便決意采納康凡的意見,遣散義和團,爭取到一個穩定的國內國際形勢,也為自己正準備推行的新政謀得適宜的時間和國內外環境,一舉兩得。

康凡在得到慈禧太後的肯定回複後不禁喜形於色,當下便告退出宮。這次進京,慈禧太後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麵都極盡關切之能事,對康凡抗旨索要日方賠款之事隻字未提。但康凡無意接受慈禧太後的好意安排,隻是要求將警衛營一幹官兵妥當安頓後自己就自由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