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筆筒的故事(1 / 3)

卿老師退休以後,離開了柳鎮小學,回到百丈泉鄉下居住。這一多半是兒子們堅持的緣故。兒子們說,你老辛苦大半輩子,長年獨居在外,現在該回家享享清福了。

雖說是家,可老伴已去世多年。雖說兒孫滿堂、小輩們大多孝順,可卿老師內心深處,還是覺得空落落的。當然,他也想對兒孫們盡盡自己的職責。自己教了幾十年書,如今柳鎮上有一半人是他的學生,其中還有好些個畢業後出外升學,在外麵做教師、當幹部,為國家做事,可自己的幾個兒子卻沒有上過幾年學,從小跟他們母親在鄉下務農,靠他那不多的薪水去幫補他們的生活,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他感到有些對不起他們的地方。

兒子們自然不知道他的心思。這些年日子好過,手頭也寬裕,他們倒覺得老頭子每月領得的那點退休工資不算什麼。他們各家今天燉雞、明天燉髈,這個請那個拉,叫老頭子不知該吃哪家的好。閑下無事,他想下地幫兒子們做點農活,可又不會做,幾十年他就不曾認真幹過,什麼都插不上手。兒子們說,你歇著吧,這點活,哪能勞駕你老,你老還是去轉山、觀風景吧。

百丈泉這地方雖說風光秀麗,可是天天看,也就這麼個樣子,未免還是單調寂寞。他叫自己學學古人,采菊東籬,獨釣寒江,可還是不成,修煉不到那個地步。

日子一天天下來,卿老師老得很快。漂亮的白發明顯地枯燥起來,清瘦而高直的身體也有些朝前彎曲了。他常常站在門口,朝路的盡頭眺望。百丈泉地處大山腳下,背後是壁立的山崖和深深的峽穀,麵前隻有一條石板路通向柳鎮。這條路上每月有人把工資給他帶來。除此以外,柳鎮以及柳鎮以外的世界仿佛忘記了他,雖然他依然惦念著它們。

一日,柳鎮小學的王校長陪著一位年輕幹部來到卿家大門前。這是秋日的午後時光,家裏人都下地去了。卿老師忙請進屋,看座泡茶。王校長介紹說:“這位是文教局新任的二把手,肖副局長。他今天到柳鎮視察工作,特意跑了老遠的山路來看你老……”肖副局長拍拍卿老師的肩膀笑道:“老師,認不出我啦?我是你老的學生嗬!”

卿老師仔細看去,這位自稱學生的,約莫二十七八歲,中等個頭,臉白皮淨,細眉細眼,身穿藏青色西裝,沒打領帶,腳蹬圓口布鞋,完全的一副縣上領導幹部的打扮,風塵仆仆的樣子,但一時真回憶不起他的姓名來了。

“這是肖國才嗬!”王校長提醒道,“柳鎮小學出去的!”

“哦,哦……看我這記性,真是昏庸老朽啦……”

“哪裏呢!”肖副局長說,“你馬上就能想起來,那時候我的作文成績比較好,你不是常誇我,簡直是個神童麼……”

“哦,哦……是的,是的。”卿老師應承著,心中仍是糊塗。他問自己:我誇過他“簡直是個神童”麼?也許真的誇獎過也說不定……

王校長說:“卿老師好眼力!”

肖副局長說:“全靠卿老師當年嚴格要求,高小底子鋪得牢靠,我後來中學大學功課都不錯。”

“哦……那是你自己努力嘛!卿老師終於想起這位叫肖國才的學生來了,一個成績平平的規矩少年。”

“我上小學時調皮得很,卿老師把我管得可嚴啦!”

“當然,嚴師出高徒嘛!”

這時卿老師又糊塗了。他記不得肖國才有過什麼調皮的記錄。

肖國才副局長照例地詢問了卿老師身體如何、家人可好之後,便背起雙手在屋裏來回踱步,發表他的關於小學教育是基礎以及尊師重教等等重要感想,後來又極為動情地談起本縣經濟落後,“蓋因”過去長期忽視普及小學教育的緣故……王校長一旁對卿老師悄聲說:“老局長即將退休,肖國才就要升局長了。”卿老師早被肖國才的演說折服了,對王校長透露的消息自然連連點頭。他認為這樣的人當文教局長最好。

這時,肖副局長停止在卿老師的小小的書案前。書案上放著幾張過期的報紙和一副老花鏡,一看那厚厚的灰塵,便知多日荒疏了。不過,王校長和卿老師都注意到肖副局長的目光停留在那隻筆筒上。

在這塵封、淩亂、寒磣的書桌上,這隻青玉雕花筆筒可算得上光彩奪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