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玖 恍若夢中一相逢(1 / 2)

如果你是我命中的佛

那麼我隻記取你當時的模樣

慈悲簡淨安寧如水

生命本是一種殘缺不全的美麗,遇見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晴天隻想在這裏度過一段簡淨的日子,去看看未看過的風景,走走未走過的路,無論遇見誰,都是命中注定的緣分。

在梅君如的細心照料下,晴天的腳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這段日子梅君如一直陪在晴天的身邊,每日陪她去換藥,陪她去吃飯,陪她去上課,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但是感動之餘晴天也清醒的認識到,在她還未徹底放下淺墨,還未看清楚自己的內心之前對梅君如的感情也隻能停留在感動,雖然他明白梅君如對她的好,但是她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放下淺墨,然後接受另一個人。

淺墨是在那些孤寂的日子當中第一個給予了晴天溫暖的人,從此讓晴天的世界不再是一個人的踽踽獨行。也許當一個人在孤寂中生存久了就會愛上那份孤寂,那是沒由來的,也許是習慣了一個人的獨來獨往,不願再心生牽掛,徒增無謂的煩憂。在他們看來,是固執的不可理喻,但是在懂得的人看來確實一份難能可貴的堅守,如果沒有遇上對的人,情願一個人孤單的仗劍走天涯也不要將將就就的與人同行。

而淺墨也是這樣一個孤獨的人,與晴天一樣,他們的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即使身處車水馬龍的鬧市,也依舊會覺得,熱鬧是他們的,自己什麼都沒有。就是這樣兩顆同樣孤寂的心相互吸引,最終碰撞在一起。所以說天生孤寂的人隻是沒有遇到那個誌趣相像,心趣相同的人罷了,如果遇上了,也依舊會顛覆,會沉淪。

淺墨對晴天而言就是這樣的存在,給了她孤寂的心靈真實可靠的溫暖,他們是同一類人,因為懂得孤寂而彼此依靠,因為懂得珍惜而彼此扶持。無論將來晴天有怎樣的機遇,會遇上什麼樣的人,淺墨都不會從她的心中離開。在晴天的心裏,雖然淺墨走了,但他依舊活在晴天的心裏。有時候看著梅君如與淺墨相似的容顏,她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淺墨,然後讓自己孤獨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而梅君如對晴天的百般嗬護正是因為如此晴天才坦然受之。

藏曆四月,江孜的達瑪節即將舉行,有很多僧人將前往白居寺參加****。梅君如靜極思動,想要邀請晴天到江孜去看看熱鬧,也散散心,他知道,晴天一直活得不開心,眼神裏總是透露出淡淡的憂傷,又總是很倔強,心底的傷不願與人提起,哪怕是傾訴都不願,這樣的晴天更讓梅君如想要去嗬護。他覺得總是呆在學校裏不好,容易憋出病,所以想帶晴天出來走走,放鬆心情。而達瑪節本是宗教活動,是為白居寺竣工而舉行的宗教慶典活動的延續。另一種傳說是,十五世紀初,江孜法王繞丹貢桑為祭祀祖先,請白居寺的喇嘛作法念經,跳神展佛,後來才增添了賽馬,射箭,藏戲,成為全民性的娛樂活動。晴天本就崇敬藏傳佛法,對於梅君如的邀請就同意了,於是就帶上梅朵一起去了江孜。

江孜縣隸屬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日喀則市東部、年楚河上遊。江孜境內居民以藏族為主,占98%,其他民族有漢族、**等。江孜是中國的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城鎮。這次來江孜,晴天還計劃著過完達瑪節後在走走,很久之前她就想來日喀則,林芝或者墨脫這樣的地方放鬆放鬆心情,梅君如也是這樣想的,既然來了就不要留下遺憾才好。他是畫家,這次來西藏,更多的就是來找尋靈感的,希望這一次能畫出不同往日的作品。

江孜地處通往印度北部的路上,是連接前後藏的樞紐之地,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一方重鎮。白居寺的十萬佛塔更是全藏聞名,達瑪節是全民性的狂歡活動,熱鬧非凡。藏族人喜愛節日,淳樸樂觀熱鬧的天性顯露無疑。偌大的江孜城熱鬧非凡。處處可見穿戴一新的藏族人拖家帶口,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飲酒作樂。熱鬧得如同趕集一樣。湛藍天空下經幡飄動,這些幡上麵都印有佛經,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隨風而舞的經幡飄動一下,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願望,祈求神的庇佑。這樣,經幡便成為連接神與人的紐帶。風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風幡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望。經幡的顏色或紅或白,一般側掛在廣場、寺廟前的經幡杆上。短的經幡一般是呈藍白紅綠黃五色的方形經幡,上麵印有佛經和鳥獸圖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長繩子上,橫掛在人煙稀少的山口。掛在房頂上麵的經幡一般是星火無字幡,由上麵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幡條和下麵一塊單色鑲邊的主幡組成。晴天記得學校的廣場上就有很多這樣的經幡,也有很多漢族人用藏語寫下自己的祝福,希望悲憫的佛祖可以看到自己的心聲,從教學樓樓頂看那些經幡飄動,美麗極了,那樣幾塊普通的布條,寫上美麗的藏文,在風中飄動,在晴天的眼裏,好似人間最美的風景。桑煙升騰的城市配著人間煙火,人歌馬嘶,亦幻亦真。被氣氛所感,晴天,梅君如還有梅朵裝扮一新,晴天和梅朵也紮起藏辮,買了新的藏裝穿上,加入狂歡的人群中。晴天從未在別人麵前穿過藏衣,雖然她很喜歡,但她也總覺得藏族的服飾若穿在漢族人群中,會是那樣的格格不入。藏民淳樸,熱情好客,待人真誠,而在商業金錢社會裏摸爬滾打的漢族人與藏民有太多的不同,他們精於算計,他們世故,懂得塵世裏太多的生存法則,與他們相處,晴天覺得好累。反而藏民心思簡單,沒有太多貪念欲望,如果有,也隻是對佛祖的一片赤誠之心。藏民的朝聖路途是最堅毅和虔誠的。在藏地由於物資缺乏,很多東西都買不到,而藏民對於錢財亦沒有太多貪念,他們掙了錢就會打點行李,踏上朝聖的路途。在路途中,他們全身四肢輕輕舒展,腦袋尖著地,然後身體匍匐地趴在那冰冰涼涼和有灰塵的地麵上,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麵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麵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伏地,膝蓋先著地,後全身伏地,額頭輕叩地麵。一著地後立即會馬上以手掌著力撐而重新起立,決不稍臥休息。很多人在這個朝聖路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當一個人在朝聖的路途死亡後,他身旁朝聖的同伴會帶上他的行李繼續朝聖,直到到達目的地,再講那位逝去的同伴的行李放在佛前供養。這樣虔誠的信念是晴天最為佩服的,也就是因為這份對信仰虔誠的執著,晴天深深的愛上了這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