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君如滄山傍洱海(1 / 1)

滄洱縣與蕩山僅三裏之遙。滄洱縣取自“滄山洱海”之意,山是幽幽蕩山,海是茫茫東海。此縣不大,三四十戶的模樣。之所以能以縣自稱,乃是得了前前朝末皇帝的聖眷,某日下江南之時多看了兩眼。有好事者便投其所好,馬不停蹄地上了折子,將滄洱之地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再又胡謅了一段,說是要擴充當地百姓雲雲。末皇帝被誇得舒坦,大筆一揮,批了。自此,這僅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便成了一座縣城。

滄洱縣住戶雖不多,但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江湖俠士卻是不少,也使得此縣不顯得荒涼。謝趙二人趕得自然是巧,元宵佳節,團圓燈會之時。趙子騫乃是見過京城燈會之盛的人,自是對滄洱縣不抱期待。可偏謝靈之一副興致勃勃的模樣,趙子騫心中倒有些生寒——謝靈之如此高興,那定是有人要倒黴的。

按說,趙子騫猜得也不差,隻是少了點兒味道。

滄洱縣地廣人稠,自是辦不起耗財又損力的元宵燈會。可滄洱縣的百姓又不甘這樣的節日裏平平淡淡地過,便有一前前前前任的縣長大人自個兒創了個規矩。說,每至這元宵一日,家家的那些個未結親的小夥子們,清早的,背著自家的斧頭挖鋤子上山,至黃昏便下來。掮著自個兒一日所獲,去往那意中人家中。上前敲門三聲,由當家的上前應門。瞧一眼這小夥子掮的物件,可稱心不稱心。若稱心,便收了,打發三個銅錢,便是下了定。若是不稱心,取了掃帚在門前掃上三次,閉門謝客了。

您說這滄洱縣統共不過三四十來戶,百來個人,男丁也不見多,此事可有什麼意思?誒,有趣的便是這滄洱縣滿村三十又八戶,男壯丁雖是一個不見,生的姑娘卻是一個賽一個水靈。莫說是滄洱縣,便是十裏八鄉也頗有名氣,不知有多少他鄉的壯丁每年等著這日子前來求親尼!

後有一日,一道士踏青打此地過。至縣城一丈之時,忽繞道而行。同遊的友人問何故。此道士答曰:“陰氣重,過則傷。”自此後,來此地遊玩之人少一成。

不管如何,謝趙二人既已到此,便沒有不觀賞一番的道理。特意囑咐了趙子騫次日早起,趙子騫無奈又好笑地應下,瞧著謝靈之調皮又得意的樣子,便是夢中也笑出聲來。

謝靈之如此高興,自然不是因為這奇特的習俗。謝靈之本就不是一個愛湊熱鬧的人,但他不愛,卻是有人愛。而此人,謝靈之恰好想見見罷了。

何人能值得謝靈之一見?細數下來,不過兩個半人。無眉老人算一個,無涯算一個,此人算半個。如何是半個?見也可,不見也可,是為半也。

正月十五日,元宵日,謝趙二人在滄洱縣一家小客棧中休息。直至天漸漸暗下,連店小二都忍不住時時地往外望時,謝趙二人才出了店門。

冬日的滄洱縣冷。滿地的融雪,絲毫不留戀地從行人的腳尖流走,南方的天留不住冬雪。謝靈之行了兩步,忽地停下。趙子騫一頓,退回他的身邊,不明所以。謝靈之給了趙子騫一個白眼,從懷中取了手,往趙子騫手中探。

趙子騫倒也不躲,謝靈之在其袖中摸了一把,滿意地點頭:“恩,不錯,暖的。”趙子騫會意一笑。二人側首,正要前行,卻聽得前方不遠處一個小戶人家的大門“吱”地一聲響。二人一愣,又停了下來。

聲響短而促,若非二人習武,怕是當路旁的野貓叫喚了一聲。

聲響過後,好半響,再無動靜。又過了半刻,方有一抹白裙角從門縫中透出來。謝趙二人見了一愣,謝靈之一咬牙,忍住了到嘴邊的笑。

又過半刻,大門教人從內緩緩推開。二人先是瞧見一雙纖纖玉手,趙子騫瞧了一眼,對謝靈之皺了皺眉。謝靈之一笑,搖頭,示意趙子騫往下瞧。

再往下瞧,那玉手已收了回去,一位披頭束發,青衫白衣的女子從門內大踏步地邁了出來。趙子騫瞟了一眼那女子的容貌,倒是未做評價。待見著這女子大意的行為,頓覺胸有些氣悶。謝靈之在一旁瞧好了,終於掌不住,“噗嗤”一聲,大笑出來。

那女子聽得笑聲,往後一閃身便又進了屋。可沒過一會,卻又出了來。此回,趙子騫再看時,卻見這女子已脫了青衫,隻剩得一件白衣在外頭。再想思量時,那女子卻是撇著嘴,撒開膀子,向他們走來了。

“謝靈之!你又能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