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饕餮”正是那團黑霧的名字,若是有人能夠穿過那團黑霧,就會發現那黑霧中央包裹著的其實是一隻通體黝黑的小獸。
當然,這“饕餮”不是真的,隻不過是容硯為他起的一個名字罷了。這小獸是容硯偶然曆練之時,在一處山崖中尋到的,當時那小獸已經奄奄一息了,他不得已將其抱回到自己的住處。
因為發現的時間太遲了,所以幾乎是無力回天,小獸在容硯懷裏,勉強睜開了最後一眼,伸出粗糙的小舌頭舔了一下容硯的手指,就徹底沒有了氣息。
整個過程不過是發生在一瞬間的功夫,偏偏這過程中還出現了不大不小的變故――之前一直在儲物戒指中叫嚷著,要讓容硯給他尋一具合適的身體的無望,也就是那團黑霧,不知道什麼時候偷偷的從儲物戒指中飄了出來,一個不慎就被他衝進了小獸的體內。
那小獸不僅是軀體,就連靈魂也被占據了!不過那小獸已經近乎全無了氣息,無望雖然多少有點趁人之危的嫌疑,卻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可能是先前欲望被囚禁的時間太久,周圍接觸到的又都是存在了數萬年之久的仙靈怨氣,他的周身也不禁帶著一層濃濃的墨色深霧。
即使是奪舍了小獸的身體,那深霧也不曾消散過。不過這樣也好,無望倒是很滿意這一點――他雖然不想再以靈魂的狀態存活著,可是突然變成這般縮小的獸類還是讓他有些接受不能。
不過,這畢竟是他自己的選擇,也就要相應的承擔著後果。況且,這小獸的實際情況,可要比想象中的好上了太多。
那便是,這小獸的體內,竟然是有些饕餮的血脈!雖然不多,卻絲毫不影響到他繼承了饕餮的特點――貪吃。
饕餮是傳說中極為貪食的惡獸,貪吃到連自己的身體都吃光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頭無身。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山海經·北山經》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麵,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
能夠饑餓到將自己的身體都全部吃掉,可見饕餮有多麼貪吃。這小獸雖然繼承的饕餮的血脈不多,可是貪吃的毛病卻是一模一樣的。
而且不僅貪吃,還不忌口。不管是什麼到了小獸的麵前,隻要他想,都可以毫無顧忌的吃下去。最重要的是,肚子永遠都是處在饑餓的狀態。
似乎是有些接受不了肚子一直被餓著,又不能隨意進食的無望,便選擇了通過進入沉睡而暫緩這一感覺的方法。今日是個特例,容硯一早就同他說過,此行為了救助藺人傑,必定是要他出麵,到了那個時候,他可不要給他拖後腿。
聽了這話,無望嗤笑一聲,縱然知道這是容硯使出的激將法,他還是忍不住回擊道:“你也未免太小瞧我了吧?”解決掉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對他來說還是輕而易舉的。
不過……“替你辦成了這件事,你要如何幫我呢?”
容硯挑了挑眉:“我以為,那小獸可是我發現的,難不成你今日能夠擁有自己的身體,不是應該感謝我嗎?至於報酬,那些人一旦行事太過,我可以讓你把他們通通都吃掉,怎麼樣?”
為了避免引起懷疑,容硯通常是嚴禁無望胡來的,再加上他的食量大,最好的時候也不過是吃個半飽。雖然進入沉睡確實可以暫緩饑餓,可是難得能夠放開了肚皮吃,還有什麼值得猶豫的呢?
無望當即就一口應了下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