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再嫁(1 / 2)

卯時剛到,本是太陽太陽露臉的時候,但冬日的天氣此時卻是還是漆黑一片。

紅袖和白竹早就起身,兩人今日也是穿了比較喜氣的淡紅色,紅袖趕緊進屋去伺候小姐,白竹便準備其他事宜。

沐雪朦朧睜開雙眼,看著早已梳洗好的紅袖問道,“什麼時辰了,讓我再睡會。”

“卯時一刻了,不早了,小姐在不起來就擔擱了。”紅袖催促道。

沐雪看了看紅袖那堅定的眼神,死心的掀開了杯子,洗漱好後,坐至梳妝台前。

紅袖學者沐雪上次出嫁前的發髻,將沐雪的發髻盤好,帶上鳳冠,插上各式金叉配飾。

胭脂水粉,擦在沐雪白皙的臉龐上,更賦錦上添花之意。一朵淡紫色的梅花花鈿畫於眉間,將錦盒中的楚姨娘留下的梅花簪子插入發中,更是相得益彰。

半個時辰後,沐雪的妝容才好,取來嫁衣,紅袖小心的將嫁衣穿上,小心的檢查著扣子。

一切都穿戴好之後,紅袖去端來準備的糕點,說道,“小姐,先吃點墊肚子。一天的禮儀下來怕是吃不消。”

沐雪隨手拿了幾個掛花糕就吃了起來,瞧瞧天色,清晨的陽光已經撒入房內了。

不知過了多久,遠處傳來喜樂聲,甚是熱鬧。

沐雪請來的喜娘趕緊進門來,看著還悠閑看書的沐雪,一臉著急的說道,“我說沐小姐,這迎親的人都快到了,你怎麼連蓋頭都沒蓋上,這誤了時辰可如何是好。”

沐雪慢悠悠的將書籍放下,紅袖取過大紅的蓋頭往沐雪頭上一蓋,沐雪隻覺得入眼的是一片紅。

古代的習俗,女子上架習俗有三:其一,“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叮囑話,其二,“抱上轎”。新娘由兄長抱上轎,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隻焚著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轎的後轎杠上擱係一條席子,俗稱“轎內火熜,轎後席子”

前麵兩個習俗對於沐雪是省略了,沐雪就由著喜娘的攙扶下,進了喜轎。這是沐雪來古代第一次坐轎子,有點不習慣,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坐著。紅袖白竹和喜娘都跟在轎子的兩側

起轎時,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

一路上喜娘在轎子外麵交代著之前她說過幾十次的話語,這次是三王爺重娶正妃,讓她有幸得到當喜娘的機會,紅包可是十分的豐厚,就怕出什麼差池。

轎子外麵的喜樂聲音讓沐雪有點受不了,街道上還有不少的圍觀百姓,不時的望著花轎就想看看這沐雪長得什麼模樣,蓋頭下的沐雪淡淡一笑,再美也不就是一個皮囊。

漸漸的聽到鞭炮劈裏啪啦的聲音,響聲越來越大,王王府的門前如同上次那樣,紅綢懸掛,一片的紅色,極盡喜氣。

輕微搖擺的喜轎緩緩的停下,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俗稱“出轎小娘”)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沐雪衣袖三下,始出轎。在喜娘的提示下,沐雪出轎門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位置。

喜堂內的人很多,但卻安靜。

沐雪剛站好,就感覺到冷清雲的氣息緩緩走來。

喜娘將一條中間綁著紅花球的紅綢拿出,右邊的紅綢放入沐雪手中,左邊的紅綢是在冷清雲的手中。

“皇上駕到!”一聲尖厲的通報聲從太監的喉嚨中喊出。

依舊是黃袍加身,明黃黃的身影從堂外走了進來,眾人趕忙行禮。

“免禮,大喜的日子,可別拘束了。”楓帝爽朗的聲音傳來,語中是歡喜表達的無疑。

“冷鵬,我的徒兒給你當了兒媳婦,是你們的福氣。”玄機老人走在楓帝的右側,調侃道。

堂內眾人皆是一驚,是何人竟然敢直呼楓帝的名諱,抬頭往那人看去,不過就是個老頭的模樣,但堂內有武功的人自是感覺的到這人武功之高,他們竟然沒有探到。

“那是,玄機的徒兒自是有常人不能比之處,上次百花節可是讓朕大開了眼見。”楓帝也是打趣的說道。

楓帝的玄機二字讓堂內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是玄機老人,怪不得能如此和楓帝說話。眾人現在才反應道,難道沐雪是玄機老人的徒兒,但從未聽說過玄機老人收徒弟。

蓋頭下的沐雪聽著玄機老人的徒兒二字,早已是嘴角抽了好幾下,要不是礙於場麵不對,她可不會隻是這樣安靜的站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