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文學領域,彙集品目繁多的吝嗇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裏哀喜劇《吝嗇鬼》(又譯《慳吝人》)裏的阿巴貢,果戈理小說《死魂靈》裏的潑留希金,以及巴爾紮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這四大吝嗇鬼形象,產生在三個國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幾個世紀的社會生存,從一個角度概括了歐洲四百年來曆史發展的進程。從創作的時間上說,潑溜希金出現最晚,果戈理的《死魂靈》寫成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但從人物形象的階級意識上說,潑留希金應列為最早,他是沙俄封建農奴製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紀,即封建社會解體,資本原始積累初期舊式的高利貸者。阿巴貢算作排行老三,他是十七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資產者,葛朗台排行第四,他是十九世紀法蘭西革命動蕩時期投機致富的資產階級暴發戶。

這四代吝嗇鬼,年齡相仿,脾氣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鮮明的個性特征。

(一)吝嗇鬼之——夏洛克

英國傑出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貪婪、陰險、凶殘的吝嗇鬼形象。夏洛克是個資產階級高利貸者,為了達到賺更多錢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畢露,“我現在就向他要求這一磅肉,這是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才換來的;這一磅肉是屬於我的,我一定要拿到。當法庭調解讓借款人安東尼奧出兩倍甚至三倍的錢償還他時,夏洛克險惡的說:“即使這六千兩銀子,每一兩銀子分成六份,每一份都是一兩銀子,我也不要它們;我隻要按照借據處罰。”說著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時刻準備從安東尼奧胸口上割下一磅肉,沒有絲毫的同情憐憫。

這就是夏洛克凶狠的吝嗇鬼的個性,其實一切都源於他的貪婪。他之所以拒絕兩倍乃至三倍借款的還款,而堅持按約從商人安東尼奧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時不收利息,影響了夏洛克的高利貸行業,所以他要借機報複,致安東尼奧於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貸行業暢行無阻,從而聚斂更多的財富。

(二)吝嗇鬼之——阿巴貢

阿巴貢是莫裏哀喜劇《吝嗇鬼》(又名《慳吝人》)中的主人公。他生性多疑,視錢如命,是個典型的守財奴、吝嗇鬼。他不僅對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餓著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餓得睡不著覺,便去馬棚偷吃蕎麥。他不顧兒女各有自己鍾情的對象,執意要兒子娶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有錢的老爺。當他處心積慮掩埋在花園裏的錢被人取走後,他呼天搶地,痛不欲生。

莫裏哀擅長塑造概括性很強的藝術形象,常用"鬧劇"手法來營造喜劇氣氛,增強喜劇的諷刺效果,阿巴貢幾乎成了吝嗇的代名詞。

(三)吝嗇鬼之——潑留希金

果戈理小說《死魂靈》裏的潑留希金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不但貪婪吝嗇,而且腐朽沒落。他實為富豪卻形似乞丐,這個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靈,要尋出第二個在他的倉庫裏有這麼多的麥子麥粉和農產物,在堆房燥房和棧房裏也充塞著尼絨和麻布、生熟羊皮、幹魚以及各種蔬菜和果子的人來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卻極端寒磣。衣服很象一件婦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滿了麵粉,後背還有一個大窟窿。頭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婦所戴的,頸子上也圍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是舊襪子?腰帶還是繃帶?不能斷定。但決不是圍巾。他的住室,如果沒有桌子上的一頂破舊睡帽作證,是誰也不相信這房子裏住著活人的。他的屋子裏放著“一個裝些紅色液體,內浮三個蒼蠅,上蓋一張信紙的酒杯……一把發黃的牙刷,大約還在法國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經刷過牙的。”潑留希金雖家財萬貫,但對自己尚且如此吝嗇。對他人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