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自燧人氏發現並應用後,火便傳承至今,我在看五行圖的時候不禁產生了一種想法。
金做器物,水潤生命,木成舟房,土育木養人,火——做什麼
火作為五行內唯一一種沒有承托物不可存在的一行,它的存在與其他四行不同。
那它究竟是什麼形態?
很多人喜歡用水與火作比較,形容差別極端,仔細想想,其實這兩者截然不同。
水是一種隨處可見的東西,空氣中有水分子,但是沒有火因子,因為水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我對於火的理解。是能量。
類似於葡萄糖分解釋放出的能量那樣。
火沒法分解,所以這兩者又不同?不,我認為葡萄糖分解釋放的能量應該就是所謂的火因子,因為它們都是不可見且有熱量的。隻是相比起來火的因子暴動更加劇烈而已。
木頭燃燒成炭,在我看來是緊密的碳分子劇烈活動,所散發出的能量,某些金屬也會燃燒,那是金屬分子的暴動,但是,如果我們有辦法把這個暴動平靜下來,會怎樣?
將能量硬生生塞回分子裏頭。
以上全是理論型猜想。
如果我們取得地球內部液態層的一小部分,並將暴動的力量壓縮回去,能否推斷真正的地球內核的形態?是固體,還是液體?或者起個大膽的猜想,是氣體?
還有一個更大的猜想,不過在我看來有點荒唐,地球內部是否沒有雜質,就是一團能量?
《山海經》中有很多奇珍異獸,然而現在中國人別說見了,很多連聽都沒聽過,因為自覺性的認為不存在,所以否定了《山海經》,將其定義為一本異論。
我曾想過,《山海經》中的那些奇珍異獸,是否是某種生物發生了異變?或者,生殖隔離的產物?
先不說生殖隔離,談異變。
異變按照今天人類的話講是dna堿基鏈被破壞重組從而形成的畸形生物。那,如何產生異變?
我認為需要基本單位的能量因子碰撞,足夠撞斷,重組堿基鏈。廣島核彈一直是日本人心裏的痛,我看過幾組照片,其中有一張讓我思緒飄飛。
那是一個人影般的痕跡,據老師說,是人被核碳化後迅速與地麵融合形成的黑色核組織。那麼,促使碳與鈣結合的,是什麼?
因子撞擊。
核彈產生的能量因子是龐大的,原子級別的暴動使能量無比巨大,所謂的輻射,應該是核原子還在空氣中遊走,那麼也很好理解,想要驅散核輻射,將核原子能量以另一種方式收束起來,放在太空中去。但理論永遠是理論,逸散的能量已經無法收回,哪怕用更小的因子去碰撞,可終究是原子。。
我想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是不是我臆想中的的。。能量?
其實火在我看來已經成為了物體的基本構成單位的暴動,而且不管什麼不同組織的暴動都是在這個臨界點上,一旦暴動,開始釋放能量,產生了火。
這個時候,火已經是一種已經完成的形態了,從微觀角度上來看,物質暴動到了極限開始釋放能量,從宏觀角度來看,火就是代表一種物質存在的結尾。
腦細胞不太夠用了。。
寫到這裏,我有一個疑問要提。
既然是釋放能量,那空氣壓縮到極限,再其中的因子產生暴動,會不會產生火?
當然,隻要讓空氣中所有的分子暴動就行。那就是說小說裏徒手催發出火球,可以理解為空氣中的氧氣分子暴動,分子間作用力產生能量,這個時候,能量以發光發熱表現形式,火就出現了。
那麼水分子暴動存在麼?應該存在,在我看來,水的沸騰也屬於火的範疇。因為水分子由於暴動而拉大分子間距離,可散發的範圍變大,與火的。。
我收回剛剛的話,水的暴動並不是火的形態,水暴動產生的水蒸氣才是,有熱量,但是沒有光?是不是因為還沒有達到產生光的條件?
我們都不得知。
探索真理的思考者們會發現,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太多太多,都難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