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佛亂世擒妖孽 神童罹難遇聖姑(1 / 3)

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有情,有恨,有愛,有憎,各色人物粉墨登場……

自努爾哈赤十三衣甲起兵,順治入關,定鼎中原,大清國運延綿了二百餘載,至十九世紀末,已呈夕落群峰之勢。善相龍脈者雲:鹹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燃盡大清氣勢,將奇珍異巧搜羅一空,已動搖龍脈根基。關外大清龍脈之傳說純屬子虛烏有,圓明園實乃大清龍脈所在,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傾國力修繕,物盡其華,景至其美,而那宏偉氣象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自火燒圓明園之後,大清王朝每況愈下,百業凋零,風雨飄搖,還有一些清廷遺胄、落魄皇親為不辱祖宗顏麵,月黑風高,黑巾蒙麵,變賣祖宗珍玩,苟且為生。久而久之,崇文門、宣武門、德勝門、潘家園都有這般鬼祟的交易市場,世人謂之——鬼市!

光緒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某個初夏的清晨,天掛弦月,地霧昏沉,京城西安門外豐盛胡同裏走出兩匹馬。青鬃馬上坐著一位精壯大漢,棗紅小馬上坐著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大漢濃眉虎目,提著一盞氣死風燈,紗籠上寫著一個“雲”字。小孩卻是眉清目秀,一條烏黑的辮子盤在雪白的脖頸上。兩匹馬蹄聲清脆,嘚嘚作響,經城隍廟、鄭王府,穿過西單牌樓,前往宣武門。

小孩子穿著一件薄棉小褂,戴一頂圓帽,帽上嵌一塊珠光潤澤的翡翠。

晨風瑟瑟,他雙手緊握韁繩,惴惴地問:“二叔,狐仙傳說是真的麼?”

大漢一笑,不置可否。關於鬼市的狐仙傳言是從紫禁城內流傳出來的,傳說慈禧老佛爺六十大壽,命小太監去尋一件狐裘,正逢國難當頭,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幾乎精銳盡覆,小太監無處尋到,害怕腦袋不保,因此燒香禱告,供拜狐狸大仙,之後竟然在鬼市覓得一件極品狐裘,而賣家化成一縷青煙縹緲而去。小太監大驚,手中一摸,狐皮溫熱如玉,便以為是狐仙前來賜裘。於是,氤氳鬼市更是神秘莫測。

九脊歇山的宣武門高大威武,城牆根下幽幽幢幢,鬼影穿梭。叔侄二人在箭樓前下馬。大漢提著燈籠,拉著小孩沿路走去,燈火明滅間,遙望見一座尖頂教堂,屋宇上豎著一個寂寞“十”字。

窮人點火,富人提燈。認得燈籠上的雲家字號,數道黑影趨之若鶩,將叔侄倆團團圍住,懷中揣著鼓囊囊的寶物。大漢提燈一照,六件華光閃閃的珍玩展現在麵前。大漢道:“知明,上手。”這小孩天性活潑,目光灼灼,早已確定目標,小心翼翼向下一指,等眾人將寶貝平穩放在地上,才伸雙手拿起一個小碗,撇口,弧腹,圈足,色彩嫣然,煞是好看。蒙麵人眼中略有得意,低聲道:“嘉慶鳳碗,變賣祖業,實在慚愧。”小孩將碗底一翻,露出“嘉慶年製”四字篆書。

大漢問:“如何?”

小孩子搖搖頭,緩緩說道:“釉色純正,畫工精細,彩繪乾隆年夔鳳紋,不過用料稀薄,圖畫不甚飽滿,款識是經高手刻意修改,不到嘉慶年,光緒還差不多。”

蒙麵人大驚,沒想到一個小孩寥寥數語,居然能將這隻光緒贗品一語道破,他拾起寶物,迅速隱入黑暗。另一蒙麵人竊笑,將一隻光華繚繞的琺琅彩花卉小盤送到小孩子麵前,嘻嬉笑道:“小孩,這個貨真價實。”

他將盤底一翻,露出藍料方款的乾隆款識。

小孩子依舊讓蒙麵人將盤子放下,拾起盤子,用手一摸,說:“確是乾隆真款,不過,你這器物有殘。”

蒙麵人一愣:“哪裏有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