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遊有個村莊,這個村莊的名字,就是叫個張莊村,張莊村的位置,就是在新鄭縣的轄區以內,離縣城大約有五十華裏地,村子不大,全村隻有幾百戶人家,一共才有一兩千口人,是一個不大也不小的中等村莊,土地的數量也不多,全是沙崗薄地,不長莊稼,古代是一塊荒岡野坡,人不去鳥兒也不落的地方,就連野豬野狗,就都不往那裏拉屎的,從古至今,這地方究竟到何時才有了人,誰也說不清楚,據說最早是有一家姓張的人家,來到這裏開荒,時間長了,由一家人發展到一個村莊,他們開出來的地,自己耕種自己收獲,後來官府就叫他們交納地稅,到大明朝的時候,很沉重的官稅壓得人們受不了,張莊村是一個有名的窮村,據說,本地出了一個大官,姓高名拱,居官“閣老”,他本想讓皇帝把此地的皇糧減免了,一日,他就帶著皇帝——朱元璋,來到這地方,閑情逸致的觀光,說也奇怪,他們君臣走到哪裏,大風就刮到哪裏,大風卷著飛奔的黃沙,跟著他們跑,他們所走過的地方,就都形成了大沙崗,所以,這地方就不長莊稼,其中有他們沒到過的地方,那裏就是塊好土地,可以耕種,可是凡是可以耕種的地方,也就都被地主和土豪們站去了,所以說,老百姓就都很難有地種的。張莊村就是一個窮人沒有地種的村子,張鐵漢家是這村子裏最窮的一戶人家,他家就更是沒有地種的一戶人家了,張鐵漢的父親——張運生,他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他不得不擔個剃頭挑子,每天走村串戶,去為人們剃頭了,在舊社會裏當一個剃頭的人,是最下賤的一門生意,如果有一點辦法,誰也不想幹這種事情的,可是,張運生他地無一隴,他獨自一個人,他的父母早亡,他又無親無故的,好不容易的才收了一個,從外地來要飯的女人,他們二人結了夫妻,幾年以後,又生養了幾個兒女,生活十分困難,他們村裏有一個老組長,曾經說過:人如果能有一畝地,就是一畝地的麵子,能有五畝地就能有有五畝地的麵子,能有十畝地就能有十畝地的麵子,沒有地他也就就沒有麵子了,張運生他地沒有一壟,房沒有一間,一家人隻有一個破舊的草地棚子,他當然就更沒有麵子了。張運生他們一家幾口人,地無一壟,生活困難,全家人就指望著他一個人,剃頭掙錢養活這一大家子,他就是這一家子人的頂粱柱子,所以他每天兩腳都不停的挑個剃頭挑子,走了東村又串西村的為人理發,他拚命的幹,才能勉強顧住一家人的生活,可是,如果遇上那些村霸了,為他們剃一年的頭,也居然不給一分錢,如果要是向他討賬,討要的急了,惹惱他了,輕者罵你一頓,重者把你恨恨的打一頓,把人打得半死不活的,看你還敢向他們要賬不要了?打得要賬的人隔年都害怕,叫你自己就不向他不要賬了,請你們大家說說,一個剃頭的,他又會奈何那些土豪們呀,張運生他是隻有忍氣吞聲了,那些人都是當時地方政府養的狗。他們狗仗主人的威勢,欺負窮苦的人民,都是無法無天的狗奴才。
去年冬天,張運生就是去向本村的村霸——王仙儒家討剃頭錢的,王仙儒不但不給錢,反而還罵張運生,王仙儒他就說:“用你給老子剃頭,是老子我看起你了,如果是我看不起你,我還不用你哩,你驚敢來向我討賬?不長眼的家夥,今天我不打你,你就不知道你家王大老大爺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