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鳳瑾初遇阿桃,一見傾心(1 / 2)

晉德二十四年,晉忠帝病危,然太子年幼、太後劉英一族日益權勢滔天、行為猖獗。晉德二十五年,晉忠帝殤。為防外戚專權,晉忠帝封其胞弟瑾煬王鳳瑾為攝政王,輔佐幼帝,並抗衡劉氏一族。新帝登基,改元年為晉惠,年僅二十七的鳳瑾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攝政王。

在晉國,有三大家族,分別為劉氏、君氏和林氏三族。其中,皇後劉英就出自劉氏。劉氏家族出過三個貴妃、兩個皇後、兩個丞相,若說門客三千也不為過,其勢力之大可見一斑。君氏出武將,自晉國建國以來,幾乎所有的兵馬大元帥、大司馬、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是君氏子弟,君氏幾乎掌控了晉國一半的兵力。而林氏與劉氏和君氏皆不同,林氏是皇商世家,旗下的銀樓、茶莊、客棧、布店、酒樓遍布晉國,可謂富可敵國。晉國建國兩百餘年,在曆屆君主治理之下日漸繁盛。然至晉忠帝這一代雖說國力強盛,卻也有個皇家的隱痛——皇嗣稀薄。晉魏帝在位時,育公主七人,皇子十二人,然得以成年的皇子僅三人,皇子忠、皇子襲以及皇子瑾。其餘九人或病或溺水皆未活過五歲。皇子忠自幼被元德貴妃親手照料,未曾出過差錯;皇子襲十六歲時隨晉魏帝去西山皇林圍獵時出事故以至殘廢,終身都得依靠輪椅。晉元三十二年,元德貴妃薨,次年皇子忠登基,封為晉忠帝,尊先帝皇後劉英為聖母皇太後。其年,皇子瑾年僅兩歲。

話說鳳瑾其人,在晉國可謂無人不曉。鳳瑾雖是晉忠帝胞弟,然年齡相差二十五歲。鳳瑾一歲時元德貴妃去世,之後一直由其兄晉忠帝親手撫養。兩人雖是親兄弟,但更似父子。晉忠帝在位二十二年,後宮嬪妃一直無所出,直至晉德二十一年,才得子鳳林軒。晉忠帝視鳳瑾如親子,同食同寢,更甚幼時手把手教其穿衣拿箸、讀書寫字之類。鳳瑾十四歲時,晉忠帝遣鳳瑾隨鎮北大將軍君漠北去邊關磨練。在邊關十年,鳳瑾迅速從翩翩佳公子煉成英姿颯爽的鐵血男兒。晉邊關接壤高麗,多蠻夷擾邊,鳳瑾以強硬的手段收蠻夷衛邊關。晉德二十二年,帝封鳳瑾瑾煬王,時年瑾二十四,已為驃騎大將軍。晉德二十三年,帝病危召瑾歸京。

------------------------------------------------------------------------------------接近年關,京都顯得愈發熱鬧,各大酒樓、銀樓人來客往,街市每天車水馬龍中夾雜著各種小販的叫賣聲、小孩的嬉鬧聲,每個人臉上都似洋溢著過年的喜慶。在這樣熱鬧的市集,有個小姑娘特別砸人眼球。她穿著粉紅色的衣裙,簡單的少女髻上別了朵淺紫的珠花,飽滿的額頭露出來,兩隻眼睛好似永遠帶著笑意,笑起來有兩個淺淺的酒窩,也不知是天氣太冷還是怎的,臉兒粉嫩嫩的紅。她就站在西街的邊上,擺著個小攤,上麵呈滿了各種各樣的荷包,算不上名貴,可每一個都足夠精致。有路人經過都忍不住多看她兩眼,有人走到攤位麵前,她都笑盈盈的問對方要買荷包嗎。衝著這清甜可人的摸樣,再看那確實精致漂亮的荷包,大部分的人都會慷慨解囊,況且荷包也不貴。

鳳瑾牽著五歲的鳳林軒在京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閑逛,這次微服出宮僅帶了禦前總管貴喜公公和鳳瑾的跟班莫軋。鳳林軒雖說是皇帝,畢竟年幼,看著熱鬧的集市那一臉雀躍的表情藏都藏不住。鳳林軒看著旁邊其他小孩吃著糖葫蘆玩著泥人十分眼饞,他扯了扯鳳瑾的衣襟:

“叔,我也要吃那個!”,說完小手一指,眼巴巴的望著鳳瑾。

“哎呀,我的小祖宗,這東西可不能亂吃!”貴喜連忙上前勸說。

“無妨,今兒隨軒兒高興!”摸了摸小林軒的頭,示意可以盡情玩兒。

小林軒一聽這話,開心極了:“貴喜,還不去給少爺我買!”

貴喜小嘴一扁,哀怨地望了望莫軋,在莫軋無視貴喜的眼神後,貴喜隻得焉噠噠地去買吃食。

鳳林軒心裏開心,覺得宮外就是比皇宮好,皇宮裏麵做什麼都有規矩,還沒外麵這麼熱鬧,而且宮外還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十分有趣。突然,小林軒眼前一亮,看到了不起眼的角落裏的一個攤位,上麵好多精致可愛的荷包啊。小林軒拉著鳳瑾來到攤位麵前,摸了這個荷包又摸那個荷包,覺得好看極了,滿心滿眼裏都是歡喜。

“公子,您給小少爺買個荷包吧!”

脆生生的聲音傳來,鳳瑾這才將視線從鳳林軒挑選荷包中轉移到聲音的主人。隻見攤主是一個約莫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兩隻眼睛水靈靈的望向自己,嘴唇紅紅潤潤的微翹著,寫滿了笑意。鳳瑾有一瞬間的呆住,似乎忘記了周圍的嘈雜,隻望進那一雙眼眸,清澈幹淨的像頭頂的天空。

見鳳瑾看著自己不說話,小姑娘也不在意,笑了笑,轉頭看向鳳林軒:“小少爺喜歡這個繡老虎的荷包不?”說著,挑出一個綠色的荷包,上麵繡了一隻躺在地上伸懶腰的幼虎,幼虎微眯著眼睛,嘴巴懶懶地張著,沒有虎的霸氣反倒顯得可愛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