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眼前的明日世界(1 / 2)

時間,2020年夏。

陳靖走出學校大門,走上了剛好進站的公共汽車。

一眼看去,炎京市還是往常的樣子,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隻是每一個生活在炎京市的人都知道,今天與過去,已經大不相同。

純電動的公交車,沒有司機師傅在駕駛,隻有一個“路況專員”,在管理整個公交車。

隻不過眼下,他正癱在本來屬於駕駛員的位置上睡得正香。

而這一切,都是托“人工智能”之福。這個新誕生的事物,自從前幾年打敗了圍棋的世界冠軍,到它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僅僅用了幾年時間。

具體是幾年呢?陳靖望了望窗外,他已經記不太清了。雖然是幾年前的事情,今天想來卻好似隔了很久的時間,這幾年,出現了太多新鮮事物,讓人目不暇接,而“人工智能”的起點,早已不那樣重要了。

公交車停到了紅綠燈前,紅燈的數字是9.7秒,你沒看錯。

這就是人們最早感受到的“新奇事物”,兩年前,全球各國陸續開始強製實施全體車輛“自動駕駛”的改造,在炎京的環線上,人開車已經屬於不符合法規的事情。國家免費派發的自動駕駛輔助配件,隨便一輛車裝上,立刻變身成為無人駕駛的車輛。

陳靖還記得父親排隊領到自動駕駛配件那天,就是一套裝在車四周的感應裝置,外加一個方向盤、離合油門刹車傳動器,簡單的安裝好後,一家人提心吊膽的坐車圍著小區跑了好幾圈。

全體車輛陸續安裝自動駕駛配件持續了一個多月,正式開放上路那一天,人們就注意到了這個詭異的,帶小數點的紅燈倒計時——人工智能也接管了交通指揮,它觀察了全體道路的細節,自動匹配並計算出最高效的紅燈時間。

紅燈倒計時結束,所有車輛瞬間起步,分秒不差,所有人都嘖嘖稱奇,從此,炎京的環線上再就沒堵過車。

。。。

公交車又向前開動了,也將陳靖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公交車內,人工智能歡快的聲音提示:

“本車將進入隨行模式,並線過程請注意車輛轉彎。”

這些電子音聽上去也不同於以往,不再是冷冰冰的、語調前後銜接不上的聲音,而是人工智能模擬的人聲,聽上去,它和一個活人說話的聲音沒有一點區別,而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需要提前設置。

公交車緩慢的向右,彙入到旁邊的車道,跟在了一輛小車的屁股後麵,而公交車的後麵也跟隨了另一輛車,這些車之間的間距可能隻有幾厘米,卻完全不用擔心追尾,在自動駕駛的“隨行”模式下,汽車們首尾相連,像一長串火車高速向前行進。

公交車跟隨的是一個送快遞的車輛,坐在後座的快遞小哥從車窗往後看了看,看到了睡得正香的公交車“路況專員”,調皮的咧開嘴,笑了。

。。。

人工智能是如此深刻的改變了人的生活,僅就交通來說,它與過去早已是兩種事物,更別說炎京的環線已經五個月是“零事故”。陳靖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醫院診斷病情的工作也早已經交給了人工智能。

陳靖的父親始終不太理解人工智能到底是什麼,他隻管它們叫做“電腦”。

“現在的電腦是越來越厲害了,診斷得真的很準。”陳靖的父親陳立華,現在經常把這話掛在嘴邊。

不過“電腦”們現在還不能完全操刀去給人做手術,這也是陳立華自豪的地方。

“電腦還是做不了這麼細致的活。”

可惜這個情況現在也變化了,隔壁五官科的眼部手術,一轉眼就全是機器人了,醫生們隻能打打下手。

陳立華是骨外科醫生,一些複雜的骨折手術要做好幾個小時,長時間站著手術,對他這個歲數實在是吃不消了,他現在倒希望“電腦”們趕緊替代他做這樣的手術。

也難怪他這樣想,出於一些原因,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那些科室的醫生,現在的待遇一點不比以前少,隻不過年輕大夫再找工作就比較難了。

“當時幸虧沒讓陳靖去學醫”,陳立華現在想起來都有點後怕。

隻是,就算不去做醫生,其他的專業,今天又有哪個好就業呢?陳靖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大學讀了三年,外麵世界的改變,就已經讓陳靖覺得大學白念了,尤其是他們這些“學電腦”的。